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7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金庸离世:飞雪连天成绝响 ;笑书神侠留人间!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07: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香港媒体《明报》及《南华早报》报道,笔名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香港《明报》创办人金庸离世,享年94岁。

《明报》在30日(周二)傍晚7时28分在网站刊登消息,称“《明报》创办人、著名作家查良镛(又名金庸)逝世,享年94岁。”《南华早报》引述金庸女婿吴维昌证实金庸的死讯,并称金庸是在周二下午,在家人陪伴下去世。

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共创作了十五部,包括《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等。

“九阴白骨爪、懒驴打滚、降龙十八掌……”这些都是金庸武侠小说中,读者十分熟悉的招式名称。这些作品被拍摄成电视剧及电影,对华语世界有很大的贡献。

《明报》创办人

金庸不仅是风靡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家,还是著名报纸《明报》的创办者。

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宁,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

后来金庸不满《大公报》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发表反对”大跃进“运动路线的意见,他认为这违反自己做新闻工作者的本意,所以在1957年离开《大公报》。

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新加坡《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除了连载武侠小说,《明报》刊登的由金庸撰写的社论也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大陆正经历动荡不安的1960、70年代,《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资讯的诉求。

金庸曾经担任香港的公职,他曾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但在1989年,北京颁令戒严时,他辞去有关职务,结束从政生涯。

1991年明报集团在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

香港文化博物馆曾经展出的一副画作

各方悼念

香港《明报》网站当晚9点10分发表《悼金庸先生》,悼文称,“《明报》创办人、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先生(笔名金庸),今日于养和医院病逝,享年94岁,《明报》全体成员对此深感惋惜及难过,对查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查良镛先生是明报报业集团主席张晓卿丹斯里拿督的好友,《明报》在新闻业打拼多年,迈向一甲子,如非当年查良镛先生不怕艰辛,殚精竭虑,以一支健笔打出名堂,无以臻此。今先生遽逝,对《明报》、对香港新闻事业,乃至对华文文学界,无疑都是一大损失。”

曾拍摄《天龙八部》的电影人张纪中通过微博悼念金庸。


根据香港电台报道,香港作家倪匡表示,查良镛对文学的贡献不止在于香港,并以“金庸小说,天下第一,古今中外,无出其右”16个字,总结对方成就。他认为,即使对方去世,留下来的作品会“万岁万岁地流传下去”。

香港作家陶杰表示,受查良镛的启发,坚持写作至今,形容查良镛是中国近300年来最杰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不止在小说创作,在报业的贡献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表示,查良镛的三点坚持,包括要有原则、有分寸和有底线,是最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金庸的远亲、执业大律师查锡我对记者表示,上一次与金庸见面已经是7、8年前,后来金庸走动不大方便。“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谦谦君子,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人亲切又博学多闻,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和学习的长者,”查锡我说。

武侠作家温瑞安手书“孤独不朽,令狐无敌”表示悼念,温瑞安还在另外一副手书中写道:“天下无双,不朽若梦,金庸笑傲,武侠巅峰”。

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以金庸小说人物为主题的屏风。

老邻居的追忆

曾在香港“后过度”时期于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内与查良镛共事的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对记者说:“我们住楼上楼下的(同座邻居),我的太太也认识他的太太,日常进出碰面也有聊几句。”

但李柱铭说,最近已不常碰见查良镛,相信是对方健康转差,“也有一年了”。

查良镛在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后,与李柱铭和另一位民主派元老司徒华分别辞任起草委员。然而,查良镛在1988年与商人草委查济民提出了以选举团选举香港行政长官、限制立法会直选议席数目的“双查方案”引起民主派不满,也最终经修改后成为了沿用至今,由选举委员会产生香港特首制度。

李柱铭也对“双查方案”感到失望,但他对记者说,不会怪责查良镛当年提出此方案。

“除了我跟华叔(司徒华)在全力争取民主外,他应该是第三个了……(争取普选失败)那不关查先生的事,他也尽力了。”

李柱铭忆述,他是投身社会工作后才开始阅读金庸的作品,谈不上迷恋,但他在香港大学修读英国文学时,宿舍里同住的医科生都紧贴追看着金庸的小说。

“北角有个报摊最早能买得到小说,那些医科生从薄扶林连夜开车去北角买,马上就读,读完交给下一个同学。整群医学生就是这样你传我、我传你的追看着。”

李柱铭形容,金庸是一位斯文、认真、投入、负责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