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36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闲谈杂聊] 中国符号 一番美意

[复制链接]

1163

主题

1741

帖子

9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0: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凤呈祥囍字剪纸
  “囍”字的由来
  在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中,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到现在仍然随处可见的,莫过于一个“囍”字。
  “囍”字堪称造字文化的一绝,双喜相连,如男女两人携手并立,方方正正,和谐对称,让人看一眼就喜不自禁、喜笑颜开,想不喜都不行。
  那么,这个“囍”字是如何来的呢?这还得从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说起。当年,年轻的王安石进京赶考,路上经过马家庄,见一户人家的门口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半副对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大家都知道,对联都是分上下两联的,这家怎么只贴了半副对联?王安石一打听,原来这家人有个小女儿,颇有文才,到了出嫁的年龄,想找个有文才的老公,就想了这么个法子,自己出一上联,只要有人对出了下联,就嫁给他。
  王安石虽然一肚子才华,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合适的下联,眼看考试的日子就要到了,王安石不敢多做停留,只得遗憾地离开了。到了京城后,一切都很顺利,考试最后,主考官还要进行面试,轮到王安石时,主考官指着门前的一杆迎风飘扬的飞虎旗,念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作为下联,让王安石对出上联。王安石一激灵,这不就是马家庄那副对联的下联吗?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脱口而出:“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官大加赞赏。
  考完后,王安石没等成绩出来,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马家庄,对出了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马小姐一看,也一激灵,这下联对得太妙了,不光字眼一一对应,而且气势非凡,当即让家人把王安石请了进来,三天后就拜堂成亲。成亲那天,王安石刚要拜堂,忽然门外一阵骚乱,一个人跑进来高声报喜:“恭喜王大官人金榜题名!”王安石大喜,一连写下了两个喜字,贴在门上,意作“双喜临门”。
  这事儿传开后,人们也都想沾点儿喜气,凡是有儿子结婚的,都写下两个喜字,既庆祝新婚之喜,也预祝金榜题名之喜。从此,“囍”字就渐渐流传开了,成了结婚必备品。
  
  榆木卍字纹南官帽椅
  “卍”字与纳粹无关
  除了“囍”字,在民间还有一个吉祥文字,即“卍”字。不过,这是一个舶来品,《华严经》记载:“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这个“卍”字就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胸前,名为“吉祥海云”,比喻吉祥广大无边,无休无止。“卍”字传到中国后,有多种叫法,玄奘法师译为“德”,还有人译为“万”,后来武则天给拍了板,就叫“万”。在汉字中,“万”也有无边广大之意,以万命名,从形状和意思上都颇为契合。在民间,“卍”字(左旋)也可以写成“卐”(右旋),就像天有阴阳,人有男女,对立而又统一,共同构成了这个无始无终的宇宙。跟“囍”字不同的是,“卍”字现在在民间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只有在寺庙中佛像的胸前还保留着这个符号。
  不过,在二战时期,这个符号曾盛极一时,即德国纳粹的标志。当然,纳粹的“卍”跟中国传统的“卍”字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卍”字是正方形,而纳粹的则是菱形,倾斜了45度。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有一次请外宾吃饭,其中一道菜厨师给摆了个“卍”字形,结果不明其意的外宾大吃一惊,以为是纳粹的标志,经周总理解释后才知道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最后,周总理幽默地说:“就算是纳粹的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一起吃掉它,消灭法西斯。”
  
  中国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中国结与祥云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两个传统吉祥符号重新流行起来,一个是中国结,另一个是祥云。
  中国结的起源应该算所有吉祥符号中最早的。早在山顶洞人时期,人类就学会了用骨针和线缝制衣服,在缝衣服的过程中,总会有几个心灵手巧的用线结成与众不同的样式,成为最早的艺术品。
  后来到了结绳记事时期,在记事的时候,也总会有一些人不光看中绳结的实用性,也开拓了它的艺术性。因此,当结绳记事渐渐被文字取代之后,绳结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简单大方的艺术风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流传几千年而不衰。
  跟其他的装饰品相比,绳结是最简单的,一根绳子而已,取材随处可见,而且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只要一双巧手,即可编织出繁复精美的绳结,实在是最简单实用、也最能体现主人心灵手巧的家庭装饰品。火红的中国结,也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火红的颜色、对称的形状、缠绕的结构,正好对应了中国人对热情、平衡、规则的向往,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祥云起源也非常早,最晚至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很成熟的云纹图案,到秦汉时期,云纹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符号。
  这个不难理解,古人以农耕为生,自然对天气的变化极为关注,尤其是代表下雨的云,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云便成为古人崇拜的对象。而且,云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堪称世上最宏大、最奇特也最廉价的艺术奇观,自然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北周庾信《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中云:“祥云入境,行雨随轩。”在古人看来,世间万物都跟天象相关,一旦有祥云出现,就意味着有好事要发生,祥云成了大吉大利的象征。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幻想着她的大英雄踩着七彩祥云去救她,也是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七彩祥云”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五彩祥云”,源于道教的五行学说,分别对应绿色——东方甲乙木,红色——南方丙丁火,白色——西方庚辛金,黑色——北方壬癸水,黄色——中方戊己土。所以,佛门弟子孙悟空踩着道家的五彩祥云出来,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3

主题

1741

帖子

9万

积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0:12:16 | 只看该作者
 
  白玉仙人贺寿双蝠如意(一对) 清乾隆
  如意原是痒痒挠
  在古代的文艺作品中,有一样东西的出现频率很高,即如意。在今人看来,这个形状像灵芝的东西,很有点小资的味道,只有才子佳人才配拥有。再看看现在的拍卖会上,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就更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了。但实际上,如意在古代并没有这么高大上,而是平民得不能再平民了,只要看看它的另一个名字就知道了——痒痒挠。
  这么高雅的玩物竟有这样一个俗名,但不管叫什么,都改不了它的本质,“如意”者,可至人手不能至处,挠之可如人意,故名“如意”。最早的如意,就是纯粹作为痒痒挠来设计的,前端做成人的手指的样子,再加一根长棍,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挠痒痒。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提着这么个大爪子出门有点不太雅观,尤其是有些能工巧匠还将其做得跟人手一模一样,晚上突然掏出来能把人吓个半死,于是就慢慢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前端改成灵芝的形状,直棍也改成弯的。这一改,如意就从纯粹挠痒痒的工具,变成了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艺术品,甚至连前端弯曲的形状也被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含义。
  在魏晋时期,如意的使用相当普遍,也许是魏晋名士们喜欢服五石散,而且还不爱洗澡,身上痒得不行,如意也就大行其道了。名士们一人一根如意,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挠痒痒,几乎成了当时的一大盛景。
  
  紫檀嵌剔红暗八仙如意 清乾隆
  西晋时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王恺把皇帝送给他的一大棵珊瑚树搬出来,以为自己会胜出,结果石崇对此嗤之以鼻,还将珊瑚树砸碎。当时砸碎这棵名贵珊瑚树的,就是石崇手里的如意。据《南史·韦睿传》记载,南朝名将韦睿即使上阵杀敌也不忘拿着一根如意,还干脆把如意当成了指挥棒,想让士兵们往东就把如意指向东,想往西就指向西。不知道士兵们看着他挥舞着如意,会不会身上发痒。
  到了清朝,也许是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儿,满人竟然把如意当成了奢侈品,比如皇帝看哪个大臣有功,就赏赐他一根如意,以示亲近;外国使节来了,皇帝除了赏赐大量金银珠宝,每人一根如意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皇帝选妃子也要用如意,看哪个顺眼,就把如意交给她,意思是你可以给朕挠背了,当然官方的说法是你可以替朕分忧了。光绪皇帝选皇后的时候就是这样,刚想把如意交给珍妃,却被慈禧叫停,让他把如意交给隆裕,原因是隆裕是慈禧的侄女,亲上加亲。这也可以看出来,到了晚清,如意已经完全成了一种象征,退出历史舞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3101

帖子

8万

积分

板凳
发表于 2015-2-10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好知识,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6

主题

1353

帖子

8万

积分

地板
发表于 2015-2-10 15:36:40 | 只看该作者
涨知识啊!
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人生如棋,有进就有退,有退就有进,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退一步是为了进一步,让一步是为了下一步,失一步是为了得一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