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家对“文化”问题兴趣很大。 俺来大江调头吧,研究关于彩虹的问题和主义。 最近浙江卫视的《最强大脑》引发热议,俺认为好!加强大众对科学的兴趣,甚至争论转基因,是 好事,比讨论人家汪峰“上头条”这样的问题和主义,要有意义多了。
事情起因是TT转帖出来一张照片。
有人说是假的,PS出来的,以为不符合物理原理。 飞机上拍摄到的彩虹? red boy® (294 字, 点击42次) 2014-1-15俺猜测这个物理原理,单指类似于雨后彩虹那样由水滴的三棱镜分光产生的效果。这种彩虹,天空中肯定有, 有照片拍到的完整圆彩虹,当属这一类。
不过,还有另外一类“彩虹”,是偏振光干涉引起的。上面那个彩虹,应该和这样的物理原理有关系。 偏振光干涉出现的彩虹,通过飞机舷窗很容易拍到。我记得三文兄说起过。俺也有一组比较说明问题。
这是09年从西海岸回波士顿的时候拍的:最下面的色彩出现些许怪异。飞机是从西东飞。下午2点多,因此 太阳可能在飞机后面(西边)。记不清俺是坐在北边还是南北了,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反正拍的时候, 镜头轴的方向是和太阳光线方向基本上垂直的。
2分钟后:
几秒钟后
又是几秒钟后,镜头稍微向前偏了(以机翼为参考),像彩虹吗?红在最左,蓝紫色在右。亮度上有一些明暗差别。
前面几张是朝向后面(西面)拍。现在镜头对着正前方,这“彩虹”就没了吗?不是“彩虹”没了,是角度问题!
镜头再向前(向东)偏,又出来了
几秒钟后,类似。观测3件事情:(1)“彩虹还在”,但是红在前面 (2)不是一套,而是至少两套“彩虹”。这是很清楚的干涉图样。(3)特别有意思的是,飞机翅膀没有完完全全遮挡住住“彩虹”,但是“彩虹”在这里亮度有明显降低, 说明窗外并不是真的有个彩虹,说明翅膀挡住了一部分形成“彩虹”的入射光线。
几分钟后,快要登陆了。看影子,西面的太阳飞机右侧,相机朝向东边(太阳的反方向),和前面的照片比,转了90°。“彩虹” 大大减弱,并且只在偏后的方向(和太阳的夹角不再是90°),淡淡地出现。
这个东东的解释,俺提供一家之言:它应该是双折射材料产生的偏振光进行干涉而产生。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杂志上的获奖照片,它讲述的道理是一种双折射现象。有空可看看解说
飞机中所看到的偏振彩虹,和平常所见由于水滴的类似棱镜折射使关系散开而产生的彩虹锥,是不一样的东西。 这里需要考虑飞机窗的光学性质。这不是普通的玻璃窗,网上有材料说,是一种类似“三夹板”构成的复合材料, 每层的光学特性不同,尤其在一定条件下对光线发生各向异性,线偏光入射后,分成 偏振垂直、相位不同的两束光, 如果相机的镜头加了偏振片,就可能出现两束光干涉的情况, 产生彩虹效果。 这里有个博客专门讲这个道理:https://bzhang.lamost.org/website/archives/polarized_rainbow/
具体到最前面的照片,所表现的一些光线特性,可以说明这个图的真实性。 比如,正对太阳的地方就没有彩虹, 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光线仍然是自然光,没有双折射。 而偏离这个方向越多,偏振产生的彩虹越显著。 那个图非常符合这个原理。 我前面那一串图,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这种飞机彩虹更容易在相机中拍到,人眼在合适的角度与环境下也能看到。但是,你站在飞机之外,不通过 这个飞机窗,你看不到。要肉眼不借助任何材料而看到那个照片中的样子,应该是没有可能。
拍摄这些照片时,相机镜头为 18-200mm,镜头前使用了圆偏振过滤片。
影响前面所说的“彩虹”图样位置等的因素很多:
1,入射光。正对太阳方向的是自然光,而偏离这个方向的其它光,是由于天空粒子漫反射引起, 而其中瑞利散射引起的偏振光,一般说越偏离太阳方向,偏振度越大。所以大致说,越偏离太阳方向, 越有利形成我们最终看到的彩虹。前面的那些彩色光带的照片,都是基本与太阳方向垂直。
2,舷窗材料的光学特性,能产生双折射的能力,可能是个变动很大的因素。
3,镜头前偏振片的取向。旋转这个偏振片,干涉的图样会有变化的。
4,镜头的光学特点,对最终在相机上的成像肯定很重要。在短焦距(广角)的情况下,更容易接收到 远远偏离镜头轴向的入射光,也容易让拍到的图像在相机成像屏幕上出现畸变,在照片边缘出现怪异的 图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由于上述原因,如果要在天空中拍地面的景物,“彩虹”很容易破坏你的拍照,可能的缓解之道是取下偏振过滤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