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上海话中的经典词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7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9:5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ww.ddhw.com
【老克拉】
  当新上海越来越有能力去复制好几十年前的老上海时,“老克拉”就逐渐回到人们的嘴边,变成了一个很时髦的词,以至被用滥。“老克拉”原本是在黄昏里渐渐走开的“离休干部”,不料走着走着,又被是个上海人就要怀旧的后生们拉了回来,变成了如今海派文化的“重要台柱”。
  “克拉”是解放前的洋泾滨英语,是“Class”的谐音,“老克拉”指那些曾在解放前的上海生活过、家境殷实、讲究生活品质的老人,或者迷恋老上海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也可以直接形容某种体面的生活方式。
  “老克拉”是上海中的一个特殊族群,他们中的很多人见证了上海的沉浮,他们自觉保持了很多既洋派又保守的生活习惯,带有经典意味与雅致气度,他们留恋的场所有华山路上的红宝石、国泰电影院、德大西餐社、华侨大厦等,都是今日新生代们忽视的角落,可以说,“老克拉”印象中的上海已经被覆没了,勉强找到的一些留存可见的痕迹无非也象渐渐衰退的记忆。
  新时尚弄潮儿心里的“老克拉”却是一个“粘着假胡子”扮深沉的小白领,是一个假想中的“小资情调”,他们想当然地将“老克拉”与烟斗、咖啡、爵士乐、和平饭店、“时光倒流”、“1931”以及无数条新建的“怀旧街”放到一起,然而,克隆时光是不可能的,仿制的经典终归是便宜货,所以,简单的照猫画虎离事实很远。
  目前被大家熟悉的“老克拉”有根据王安忆著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中小眼睛吕凉扮演的“老克拉”,还有出身豪门曾写出《最后的贵族》的作家树??,以后更有电视连续剧《画魂》中东北汉子刘烨扮作的“老克拉”……而我所认识的一位“老克拉”常年烟酒不沾,勤俭整洁的生活一如装束,使你很难看出他会跳一身老到的华尔兹,他的口袋里除了一副“雷鹏”金丝边墨镜外,必定有一块迭得方方正正无比干净的英国“宝塔”牌麻纱手绢。



www.ddhw.com

【做人家】
  “做人家”在北方人眼里是嘲笑上海人小气的把柄,在上海人眼里,“做人家”却是不卑不亢的“我不占你一分,你也不要占我一分”的处世门道。
  “做人家”有节俭的意思,与上海话中另一个字“抠”相近,“抠”与“做人家”常被用来贬人,如已故香港导演李翰祥就认为大明星周璇很“抠”。有一次,周璇去片场拍戏,冲进片场直呼“真气死我了”,原来,她坐出租车来,为了想省钱,快到片场时赶紧叫司机停车,谁知刚要停下,计价器正好又跳两角,“早知道这样,我还可以坐到片场门口,真倒霉,钱也花了,人还走一段路!”我倒以为,周璇如此坦率地自爆其“抠”,是有些老实的。用“做人家”来形容更恰当,因为“做人家”比“抠”更有些过日子的人间烟火味,这恰恰是上海人理性理财的优点。上海人讲究经济度日,不喜狂放不羁,即便是再好的亲戚朋友间,也不作没有理智地铺张奢费,连张爱玲这样才华横溢的绝代才女,在过生活上亦极度节律,跟好朋友在一起从来是各付各的帐。那些盲目掼派头“我请客”的“脱底棺材”是为上海人所不齿的。



www.ddhw.com

【瘪三】
  “瘪三”也是由洋泾滨英语“EmptyCents”而来,读作“瘪的生斯”,就是“穷的一个铜板都唔没”。在旧社会,上海被传说成机会主义者的大都会───“上海滩遍地是金子”,捡黄金的白日梦自然会引来囊空如洗的穷光蛋,于是,上海滩遍地除了“金子”,就是一名不文的“瘪三”。
  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小瘪三”,就是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了。有“瘪三”的环境,必然有世态炎凉,上海人比较势利,任何一个小市民都可以随随便便骂一个衣装寒酸者瘪三,于是,出现了“洋装瘪三”,就是外面天天穿西装,内里穷得叮当响,跟“穿长衫的孔乙己”是一个道理,李伯元撰写的《文明小史》就描写过看似风流倜傥其实日子潦倒的“洋装瘪三”,此人实际上连吃饭都成问题,却偏要整天穿一套笔挺的西装,永远不换季,给人虚假的体面。这样的人现今也有很多,一身顶级名牌,其实借钱度日,只是现在被叫作“新贫族”。
  “罗宋瘪三”则是华洋杂居的上海滩独有的,开始“罗宋”指的是“俄式的”即“RUSSIAN”,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批旧俄贵族、资本家、地主等亡命上海,他们中的大多数为稚谏虾事低等I,被唤作“罗宋瘪三”,随他们流入上海的物资,比如罗宋面包、罗宋汤、罗宋大菜、罗宋帽子、罗宋皮鞋等,也一边被上海人视作“不上档次”,一边因为廉价在崇洋的上海人中风行,后来,上海人发现大部分外国人其实都比较小气,就省事地把所有露贫的外国人叫作“罗宋瘪三”,而一切“廉价的、蹩脚的洋物”都被上海人冠以“罗宋”。



www.ddhw.com

【揩油】
  “揩油”是上海人典型的贪小心态,上海人习惯说“有揩伐(不)揩猪头三”。揩油是上海人难改的劣根。
  话说从前徽州有个财主,富有而吝啬,就是“安徽的葛朗台”,他好撑面子,明明每天吃的是没有油水的青菜豆腐,却每每吃饭后揩一点猪油于嘴角,油光光立在大门口告诉人家:“我家今天吃猪油炖酱肉。”这就是揩油的祖师爷。
  油是极粘的东西,油与他人接触,总是被他人揩了些去,鲁迅曾经对上海话“揩油”作出这样的描述:“装满油的柏油桶,难免会渗油,有人若想要一张油纸引火,只要用普通纸在柏油桶上揩两下就成了,而不论用肉眼还是以磅秤过磅,油桶内的油都丝毫不会减少。”最早“揩油”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女人的轻佻行为,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
  价值观上的实惠哲学,使精明的上海小市民们常把“揩油主义”作为堂堂皇皇的“门坎”,最常见的“揩油”就是公共汽车上的“逃票”,以前上海乘车拥挤,好多人就混在重重迭迭中默然“混票”,如果有个小孩提醒妈妈“阿拉买票了口伐?”做妈妈的往往低声喝道“嘘───口伐(不)要响!”现在上海很多公交车实行自动投币制,照样也有很多乘客“缺角短分”蒙混过关。商店里那些“免费品尝”、“免费派送”总是揩油者们偏爱的地方,在大卖场里,经常看见有些人这里尝一口,那里吃一块,兜一圈下来,一分钱不花肚子倒饱了;再比如好多人坐长途汽车赶到一家店里,花半小时排队就是为了能不花一分钱领一包洗衣粉,更有甚者为了充分地“揩油”,还动员全家老小分头排队“积少成多”。在好几年前一些大型展销会上,外国人常被上海人蜂拥而上哄抢小包装口香糖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难怪那些做广告的说,巧设名目的广告促销在上海最有市场。



www.ddhw.com

【老油条】
  “老油条”是上海人“韧性”的体现。油条大家都吃过的,刚炸出来的油条松脆可口,但是存放一定时间的老油条就会发软有韧性,不易咬断,于是上海人以“老油条”喻做事拖拉、行为油滑的人,如“碰到你这样的老油条,事体啥辰光做得好?”
  “老油条”也用来骂那些脸皮厚,不怕别人说的人,比如每个单位里都有天天上班迟到的职员,老板反复警告也不见效,每个月扣他奖金,第二天他照样迟到,十足“老油条”。而那些成天在媒体上风光,被绯闻传来传去一会儿跟这个一会儿跟那个谈恋爱的明星,也有勇于面对、懒得“辟谣”的“老油条”,最油的就是周星驰了,要么对着记者一脸木讷装傻“我跟谁?”要么索性牵着“星女郎”大大方方出风头,让你们大家猜去。



www.ddhw.com

【洋盘】
  善打如意算盘的上海人眼里,最弱势的不是病人,也不是文盲,而是“洋盘”。不领市面行情,容易花冤枉钱受骗上当的人,就是上海人说的“洋盘”了。
  “盘”字的来历跟“钱”有很大关系,“盘”不是指盘碟,而是指中国人算钱的工具───算盘。我们现在知道交易所每天有“收盘”、“开盘”的行情,很早以前的上海,商店每天开门头一件事,就是举起算盘“叱叱叱”地摇,表示“开盘”了,晚上收账完也要摇摇算盘表示“收盘”,而每逢商店大减价,也说成是“大放盘”。“盘”字渐渐成了“价格”的行话。从前商店营业,往往无一定铁价,针对什么人定什么价格也就是“定什么盘子”。顾客进门后,店主会先向他上下打量一番,听他说话的口音,精明的店主一旦发现来的是外乡人或者生客,自然会看作“客盘”,抬高价格。在清末上海的戏院里,外国观众一律加倍收钱,那些老外大多根本看不懂中国戏,还稀里胡涂付出高于中国观众很多的钱,甚至还目迷五色乐滋滋,于是被中国人叫作“洋盘”。后来,无论什么生意,凡是和洋人交易,很多国人都会带点敲竹杠色彩暗抬价格,把洋人当“洋盘”,直到今天,你去城隍庙之类的小商品市场,还常能看见小贩口若悬河“斩”外国游客,随着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开放程度加大,来来往往的洋人也学得越来越“懂经”,越来越精打细算,襄阳路市场的老外们面不改色讨价还价比中国人还在行。
  “洋盘”这个词也早已不是专给外国人的,它是一切“外行”的代名词,比如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实到可爱的“洋盘”,一次,朋友们一起去褰静d吃饭,记得那家餐厅是自助式的,98元一个人,冷菜自己取,烧烤类食物由烧烤师傅轮番送到你面前根据需要切给你。在座有一位男生是从山西汾阳(就是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旗帜贾樟柯的故乡)来的,他块头很大,胃口也一向很大,但那天他惟吃冷菜,烧烤只吃了一轮,大师傅后来再来,他总是客气推托不要,大家都猜测他是不是要减肥,可是看样子不像啊,因为他每过几分钟吃光了盘子里的就直奔冷菜区装满满一座小山过来,难道是他吃不惯烧烤?直到结帐前坐他旁边的一位女孩暗示他烧烤也是无限量供应的,他才大叫一声“你怎么不早说?!我以为送来的肉是另外加钱的呢!”
www.ddhw.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30

帖子

3407

积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10-22 11: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海话中的经典词汇


侬搁着小册老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