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6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解码联合国气候峰会巴黎2.0!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3:2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瑞士罗纳冰川及其冰蚀湖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融解。

坐着科考船一路向北,进入北极圈,庞大的冰川在何建宗的眼前浮现。今年,香港生态学家何建宗带领科考团到达距离北极点只有约1000公里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这是一个最能感知到气候变化的地方。

20年前,这里人迹罕至;如今,沸反盈天。

“当年走几条街都看不到人影,现在这里就是另一个旺角,连超级市场都排满长队!”何建宗对BBC中文说。旺角是香港一个最热闹的地方,大型商场、本地市集林立于此,人声、车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何建宗在20年里15次进入北极,他说,由于温度上升,之前在朗伊尔清晰可见三座冰川,如今却只有两座还明显矗立。

2000年,何建宗第一次进入斯瓦而巴群岛,首府朗伊尔(Longyearbyen)当时只有几百人居住。现在发展到两千人,房屋、游船数目激增。20年里,10层楼厚度的冰川从海岸线后退了60米,露出泥土,威胁整个北极生态系统。

半度的差距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0月发布最新报告,呼吁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之内。在波兰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4被寄予希望重塑巴黎精神,达成1.5℃的目标,而非2015年的2℃,以保护依然蔚为壮观的冰川。将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齐集波兰城市商讨如何执行《巴黎协议》的技术原则。国际局势的变化让各个国家在管理气候方面的角色也开始转变。当美国黯然隐退,中国反客为主,欧洲新一代气候公民开始萌芽,此次被称为“巴黎2.0”的峰会再次将全球气候变化推向了历史的转折点。

英国气候检察网站Carbon Brief的数据分析显示,如果全球升温1.5℃,到2300年,北极永冻土层融化的面积将达到480万平方公里,而升温2℃将增至660万平方公里。

数据还显示,升温1.5℃和2℃,北极每年夏季经历完全无冰的概率分别为3%和16%,如果升温至3℃,概率将增至63%。

这说明,哪怕半度的升温都至关重要,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更多不可逆的风险。

而控制升温在1.5℃水平比2℃有更多好处,例如海平面上升速度更慢,对陆地和沿岸生态系统的冲击更低,海洋变暖和酸化的速度更慢等。在健康、粮食供应、水资源、人类安全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升温1.5℃比2℃导致较低的与气候相关的风险。

生态变化


目前的人类活动已经使全球气候比工业前上升了约1℃,明显改变了生态系统。何建宗说,在最近20年里,斯瓦尔巴德群岛附近海域的生态系统变化极大。一方面,游客带来细菌、种子等外来入侵品种,在冰川融化后露出的土地上蔓延生长。另一方面,随着冰川融化、海水酸度增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藻类生物的成分不断变化,使附近海域“两次接近产生”海洋灾害——红潮。

另外,冰川融化还导致候鸟栖息地附近的海水不断产生有害藻类。何建宗解释,这是因为,之前鸟类粪便被冻入冰川,无任何作用;而当冰川融化,粪便融入海水,刺激细菌繁殖,产生了有害物质。

他说,“现在北极产生红潮的风险越来越高。红潮带来的毒素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企鹅的繁殖。”

加速减排

要限制全球气温升幅,关键在于减少碳排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发布最新的《排放差距报告》,对可能实现的和需要实现的碳排放水平做了比较。报告显示,目前各个国家自愿承诺的减排措施不足以弥补2030年的排放差距。

报告称,来自能源和工业的全球碳排放在稳定了三年之后,于2017年恢复增长。

“现在迫切需要所有国家采取紧急行动,实现大幅减排”,否则,“避免升温超过1.5℃的目标将再也无法实现”。

根据报告,2030年的全球碳排放量需要在2017年的水平上,分别下降约25%和55%,才有可能把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和1.5℃。

如果要把升温控制在2℃以内,需要将现有减排幅度“提高两倍”,而要达到1.5℃的目标,则需要“增加约四倍”的努力。

香港大学木土工程系副教授陈骥长期研究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他对记者表示,目前科学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与政策制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之间“存在缺口”。

他说,科学数字代表了概率上的可能性,无法“完全可信”,于是不同国家利用不同科技模型作出气候预测,为自己的国家政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政治筹码”。

但他强调,“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从根源上导致了气候变化,这是既定事实。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代价,并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

工业活动使得全球气温上升。

创新科技

何建宗认为,各个国家对减少碳排放的“承担不够”。他说,“每个国家各取所需,很难达成共识”。但气候变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大家要“在悲情中寻找希望”。

他劝诫发展中国家“不走回头路”,不要为了经济富强而忽略环境考量。他寄希望于商界,建议从创新科技中寻找出路,比如利用太阳能代替煤炭,或投资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他还建议着重利用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潮、浮游生物等资源。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约70%,是最大能吸收和储存碳的地方。如果好好利用,将对气候变化起到关键作用。”

他举例说,海水污染导致红潮出现,威胁海洋生物,但反过来,如果用创新手法处理红潮,则可能进化海水,减缓毒素。

“这是实现政商共赢的好办法”,他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