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的事业走上顶峰。他发现一个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获知名科学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刊登。有中国媒体更称韩春雨的研究成果“有望摘取诺贝尔奖”,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韩春雨研究成果自公布后,种种质疑接踵而来。周三(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宣布韩春雨研究团队撤回论文。
韩春雨团队周四(8月3日)发表声明:“韩春雨团队同意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公布,以回应社会关切。”
韩春雨事件发展一年多,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
韩春雨论文如何“破天荒”?
现时编辑基因(gene editing)的主要方法是一种称为CRISPR/Cas9的技术。韩春雨团队指,一种蛋白(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protein,即NgAgo)可以用作编辑基因。即是说,NgAgo有取代CRISPR/Cas9的潜力。
澳大利亚大学约翰·克汀医学研究中心基坦‧布尔希奥(Gaetan Burgio)接受BBC中文电邮访问说:“简言之,韩春雨的团队报告找到一个比起CRISPR/Cas9更简单的技术。NgAgo在DNA靶向(DNA targeting)面对更少限制,与CRISPR/Cas9效率一样。”
“CRISPR/Cas9不能针对每一个基因体(genome),但NgAgo则不受此限。韩春雨论文的精彩之处是NgAgo可以以每一个核碱基为目标(DNA base)。”
“假如韩春雨的研究成果是真的话,人人都会放弃使用CRISPR/Cas9而使用NgAgo。”
韩春雨的研究受到甚么人的质疑?
韩春雨论文发表后,很快便引来质疑的声音──包括从推特等的社交媒体、网上论坛、世界等地的学者等等。
根据《知识分子》报道,布尔希奥曾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NgAgo测试,但他去年7月29日在博文中指,无法实现编辑基因组的效果。去年十月,他就“放弃了NgAgo这一技术”。
韩春雨团队称可以利用NgAgo技术编辑人类基因
《自然》网站报道,西班牙国立生物技术中心路易斯·蒙特柳(LIuis Montoliu)亦在7月29日向同僚发邮件,要求他们放弃任何使用NgAgo技术的项目,指“避免浪费时间、金钱、动物及人”。这封电邮被泄,并在网络流传。
去年11月15日,20名科学家──其中17位是在中国工作的中国学者──向期刊《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联署学术通讯,指经过多次测试研究,没有任何一次研究“证实NgAgo有任何编辑基因的活动”。
韩春雨曾回应指,复制实验成果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而且NgAgo“对污染特别敏感”。
通讯更指,联署名单上的一些科学家曾指派研究人员前往韩春雨的实验室。不过,研究人员到场时并不获准进行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实验。
去年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编辑部关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向读者提及实验结果不能被复制的问题。编辑指出,有三组人员曾尝试重复韩春雨团队的研究结果,但没有一组能做到。
韩春雨研究出了甚么问题?
韩春雨研究指,NgAgo技术可以以每一个核碱基为目标(DNA base)
韓春雨論文聲稱,NgAgo可以用作編輯基因,但實驗成果不能被複製。
布尔希奥說:“我相信NgAgo是令基因沉默(silence a gene),而不是能夠編輯基因。這個結論已由兩個獨立團隊示範了。”即是說,這些基因只是經歷暫時的轉變──之後會打回原形。
布尔希奥認為,實驗不能被重覆可能是因為“在重點實驗中的無意錯誤被視為準確”。
“只有河北科技大学才能確認錯誤的本質。”
中國傳媒報道,河北科技大学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韩春雨事件对中国科学家会造成甚么影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曾参与《蛋白质与细胞》的联署信。他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无法揣测韩春雨的动机。
“只有当时去做数据的人才知道甚么回事。”
王皓毅认为,韩春雨事件是一个“个体事件”,对中国学术不会有甚么影响。
“当然不能说(撤稿)是一个正常的事。大多数文章不应该被撤稿,因为大多数文章是可重复的,应该是真实的。但是我要说的是,撤稿不是一个很罕见的事情。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都会有这个现象产生,不光美国日本还是欧洲还是中国,都出现过一些撤稿的现象。”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就是单纯一个学术事件,应该以学术的标准去探讨。”
布尔希奥亦认为,这次事件不会破坏中国科学家的名声。
“我的中国同僚一直站在前线,告知韩春雨实验结果并不能被复制。这次事件只会影响韩春雨及河北科技大学的声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