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Aamir Khan,中)曾经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排除万难把女儿培养培养成冲出印度的国际摔跤金牌选手 。
一部不以歌舞取胜的印度影片红遍中国,被《新京报》影评预言笃定成为今年口碑最佳院线电影。
热到这样的程度:5月15日公映次周累计票房过4亿人民币(约6000万美元);之前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场次门票90秒被抢购一空,主要影评网站评分都在9分以上。
这就是由印度影星阿米尔·汗担任制片人并主演的《摔跤吧!爸爸》(Dangal), 尼特什·提瓦瑞 (Nitesh Tiwari)导演,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首映。
男主阿米尔·汗(Aamir Khan)是宝莱坞巨星,在中国也备受追捧,影迷叫他"米叔";之前他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都很受欢迎。但这次,据说他改变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宝莱坞就是载歌载舞"的偏见。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的是印度优秀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Mahavir Singh Phogat)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
儿时的珀尕姐妹
夺冠年龄的珀尕姐妹
励志、热血、亲情、胜败、幽默、音乐,加上宝莱坞超级影星领衔,这些艺术和感染力元素之外,还有什么使得这部印度传记影片在中国触动那么多泪腺、引发那么多感慨、票房斩获过亿呢?
中国故事?
从谷歌搜索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共鸣可以用网民的一个反问句归纳:"讲的难道不是中国故事?"
视频网站YouTube上也有很多宣介此片的中文视频。
数月前,影片尚未在中国公映,网上就已经有过一波热议。铺天盖地的赞誉声中,围绕影片的"女权命题",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这个故事究竟是"伪女权,真父权",还是像"米叔"在宣传路演时说的那样,是亲女权、促性别平等的呢?
批判者举出片中各种细节来证明,这部片子表面上宣扬男女平等理念,实际上是"笑里藏刀","蜜里含毒",宣扬的实际上是女人只有跟男人一样,才算平等,而这本身就不对 - 女孩必须短发、束胸,跟男孩一样撕拼,在男性主宰的天地战胜男性,才算女权的胜利、男女平等吗?
确定让女娃儿练摔跤合适吗?
“伪女权”命题?
《每日头条》网今年一月发表评论,作者称自己在科伦坡观影感受"极不舒服",因为影片"打着化解隔阂、颠覆保守价值的旗号,给女性提供的两条自立自强的道路却是这样的:要么成为男性的帮手,去实现父亲的梦想,要么变成男性。"
这篇没有署名的文章称:"让人们不再歧视女性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传达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不是把女性改造成男性。"
这是歪批!不认同这种说法的网民反驳。
现实如此,影片如实刻画、反映现实,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女孩子除了嫁人之外也有其他选择,也可以不受歧视。
励志故事。印度评论员希望影片能鼓励更多家庭让女儿有机会参与竞技体育
影片中,最后决赛前父亲对女儿说:"如果你得到了金牌,你就会成为一个榜样,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孩子们将会永远记住你。明天如果你赢了,你将不再孤单。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务事,反抗从小就开始订婚。"
微信公号"24楼影院"指出,"理解了印度的'女人非人'背景后,才能明白《摔跤吧!爸爸》中最后决赛前父亲对女儿说的那番话"。
如果放在其他时空背景,影片刻画现实的那些细节,如"米叔"用各种古怪的方式努力生儿子,不问女儿是否愿意、是否喜欢摔跤而强迫她们去实现自己未竟的夺冠愿望,确实可以被视为"伪女权"。
"但是在印度,她们会庆幸有这样的父亲。"
“印度女权代言人”?
在印度,她们该庆幸有这样的父亲?
在真实世界,马哈维亚·珀尕训练出1000多名印度女摔跤运动员。
在落后的印度农村,女孩摔跤显得离经叛道,如果"米叔"在电影里想训练别人家的闺女摔跤,很可能遭遇更多抵制,成功的希望渺茫。但是,从自己的女儿开始,竟变成了一个成功故事。
另一位网民宣称,阿米尔·汗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他不认同角色对孩子的魔鬼训练方式,但家长引导是必要的,之所以拍这部电影,是因为认同片中的女权精神;"他是印度社会最好的女权代言人。"
影片中,一位村里的姑娘出嫁时对珀尕姐妹说,别嫌训练太苦,遭别人白眼,父亲那么狠,是希望给你们一个比婚嫁更有意义的人生。
一位中国影迷指出,如果有更多情节铺垫印度的重男轻女传统文化,也许能更好地突出影片的"女权精神"。
印度观众怎么看?
马哈维尔·辛格·珀尕(Mahavir Singh Phogat ,左)和阿米尔·汗(右)
《摔跤吧!爸爸》去年底在印度上映,定位是传记式体育题材故事片,超级影星阿米尔·汗领衔,"出乎意料"地成为打破宝莱坞影片票房历史纪录,头三个月吸金超过5000万美元(4100万英镑)。
BBC新闻网在印度的记者苏德哈·迪拉克(Sudha G Tilak)解释为什么这部影片成为宝莱坞史上票房最高这一事实"出乎意料",首先因为它不像其他宝莱芜影片那样以欧美为舞台,而是稳稳地盯着印度北方的偏僻农村,传统习俗厚重。
印度北方和西北地区几乎村村都有摔跤学堂(akhar),但根据习俗,女孩子不但跟摔跤学堂无关,摔跤比赛观众席上也很少有她们的影子。现在一些大城市的摔跤学堂开始招收少量女生,但在农村,至今摔跤还是"纯男子体育"。
珀尕还为印度培养了一千多名女摔跤选手
影片的原型珀尕和他的女儿被称为印度摔跤界"第一家庭",也为这部影片增添了很多吸引力,人气超过之前五年内拍的四部体育传记题材的宝莱坞影片。
珀尕自己曾经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大女儿吉塔·珀尕(Geeta Phogat)2010年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夺得女子摔跤冠军,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子摔跤冠军,还取得参加2016年夏季奥运会资格,也是印度第一。
二女儿芭比塔·库玛丽(Babita Kumari)也曾夺得英联邦运动会摔跤金牌,三女儿丽图·珀尕(Ritu Phogat)是2016年英联邦运动会摔跤冠军。
吉塔·珀尕(Geeta Phogat)2010年10月在英联邦运动会上为印度夺得首枚摔跤金牌
社会价值
印度传记作家、编辑沙姆亚·达斯古普塔(Shamya Dasgupta)说,珀尕家三姐妹的故事十分励志,希望通过这部影片鼓励更多家庭,无论是在印度农村还是城市,给自家女儿一个发展体育生涯的机会。
印度地方政府也注意到影片的社会价值。
迪拉克报道,已经有4个邦的政府把这部影片纳入宣传性别平等、杜绝堕弑女婴等陋习的公共宣传计划,提供减税优惠鼓励影院放映。
在印度隔壁的中国,也有网民发声:为什么中国不乏类似的故事,却鲜见类似的大片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