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峰山风景名胜区 琅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西南部,距城区20公里,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前临白沙溪,后座琅峰山,素以岩山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称。白沙溪旁屹立着笔竖岩山。巨岩峭壁间镶嵌着数百个奇形怪洞。高大的双扇门凌空笔竖,仰观令人惊傈。白沙老爷手掌印形象逼真,伏虎岩虎虎生风,福音洞回声综绕,神童洞深藏奇岩怪石之中。建于悬岩峭壁间的白沙古庙。观音阁、真武大帝庙、乐寿亭等,更为奇岩增添异彩。
琅峰山不仅风景秀丽,也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之一,粟裕、刘英等领导的部队曾在这里战斗过。解放前夕是我党领导下的游击队革命活动地区。主要景点有:
琅峰阁 是一座挑梁翘顶宫殿式建筑,紧靠白沙溪,扼守灌田数万亩的第二堰口。阁内陈列着“白沙水利碑记”,“白沙三十六堰解说”。阁前古诗台石碑上刻着称颂白沙秀水和汉代卢文台创建三十六堰业绩的古代名人诗篇。
白沙亭 立于惊险的双扇门下。亭内竖立着“白沙堰”石碑。碑文记载着白沙堰的历史白沙溪三十六堰首创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至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是浙江省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双扇门 双扇门又称琅峰绝壁,是一座高宽数十丈的巨型石门。门间有一条宽不到一米,如同巨斧劈开的深缝,从山顶直至山脚。石门上宽下窄,凌空笔竖,前临深渊,背靠奇峰,峥嵘深锁,惊险异常。
白沙古庙 建在岩壁洞中。庙内塑有白沙老爷神像白沙老爷卢文台,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未为步兵尉,官至辅国大将军,后率部36人,隐退辅苍桃源(今金华县周村乡亭久村)。开辟田畴卢贩,并治理白沙溪,创建三十六堰,灌溉二州三县六都农田万千亩,使白沙秀水造福于民。乡民立庙把之,敬称白沙大帝。
白沙老爷手掌印 在岩山峭壁居中有一巨掌形印,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白沙老爷卢文台修建白沙堰时,铁拐李为试探卢文台神威,乘卢撑筏到琅峰山时,用铁拐猛力一推,筏直冲山岩,顷刻雷声大作,岩山晃动,有倾倒之势,白沙堰也将被堵塞。卢立即伸出巨掌挡住,稳住岩山,化险为夷,从此也留下了形象逼真的巨掌形印。
真武大帝庙 真武大帝祝融,相传是颗水星,周朝封为治理火事的长官。琅峰山是火山,每逢山上滚下石头,村里即遭火灾。在此立其庙,意在以水克火,消除火灾。佛像后倒挂着的乳针,清水顺流而下,久旱不涸,严寒不冻。
神童滑梯 深藏在奇岩险峰中,有108步梯阶,梯顶有“神童洞”,故名“神童滑梯”。
观音阁
深潭龙跃 烈士碑 在琅峰山下。山巅有胜利亭,亭旁立有“抗日战壕”石碑,亭北有当年打击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壕遗迹。 山上的野菇 松果 野果 青翠竹林 桅子花 芭蕉树 山下的琅琊镇
金兰水库 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境内,钱塘江流域、金华江支流白沙溪中游的琅琊镇大岩村,控制流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82亿方,总库容9390万方,正常库容6800万方,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城市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于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水库主坝长712米,最大坝高44.6米。水库灌溉面积21万亩,控灌金华婺城、兰溪两市区五镇一乡。保护婺城区新区及四个镇、二个部属单位、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等,直接保护人口15万,农田8万亩。水库共建有梯级电站三座,原装机容量5000KW,1997、1998年先后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进行电站扩容技改,现装机容量6560KW,常年发电量1500万度。 1998年5月水库向金华城区供应生活用水,近期年供水4000万方,远期将达6000万方。
金兰水库大坝 金兰水库 西坑渡
垂钓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本贴由[jhyeung]最后编辑于:2007-6-18 8:3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