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9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非洲小孩为中国买家举牌的产品;被淘宝下架,争议何在?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2: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电商平台淘宝周四(8月17号)悄然下架争议性“非洲小孩举牌产品"。具体原因未知。中国的社交媒体微信用户近期被非洲小朋友举牌送祝福或者打广告的照片和视频刷屏。有人称赞此举甚有新意,但也引来争议。

是怎样的照片和视频风靡封闭的微信朋友圈?


微信使用者发现近期常有非洲小朋友站在一块简易小黑板后,一起齐声念黑板上的汉语"某某,我爱你"、"某某生日快乐"或者"买某产品,到某处"的视频。因受限于微信平台视频播放长度的限制,这些视频大多在十秒左右。

记者查证发现,只要在中国的电商淘宝上输入"非洲小朋友举牌"等关键词就能发现相关的商家在提供类似的服务。

位于四川的自行车经销商张先生就向记者发来了他上周花200元人民币买的广告视频。张先生称,他最近看见新闻在报这事,觉得好就去做了一个。他说视频做好后,带来了广告效益。因为"比较稀奇,别人就会关注你。就有了广告效应。"

但张先生称,尚不知视频具体在哪国拍。

店家怎么说?

淘宝店家的页面 "宝贝详情"显示,文案自行编写,最好押韵,文明用语,符合广告法,敏感词和骂人的话勿拍。

店家也表示"小朋友不是商品,不提供选择。"

这些视频的标价在130到200元人民币不等。制作流程先由买家下单,淘宝卖家联系非洲制作方拍摄再回传至买家的微信或者QQ号。

争议在何处?

店家在宝贝详情上表示,小朋友所拍视频所得,除了成本和工作人员所得收入外,剩余大部分都会分配到小孩子手上。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称,一条"非洲小朋友举牌"视频,出镜的小朋友们得到零食或几块钱,拍摄视频的在非华人获取90元,但转而到淘宝上,则被商家翻倍出售。对此,有负责推广视频的代理商承认:"做一条视频,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是很少的,大部分钱还是被拍摄者和商家拿走了。"

报道引述一位在非华人表示,每次拍完一组视频,会给孩子们买一些零食或者给每人(约合人民币)几块钱,当做报酬。

记者问及四川的张先生是否知晓非洲小朋友到手的钱很少时,他说:"管它这么多? 我们要的只是广告效益。"

来自南非的记者范明非(Claire van den Heever)告诉BBC中文记者称,不管是私人的生日祝福或者是广告,但很不幸,当对象放在非洲小孩身上,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在强调中国和非洲国家力量上的不平等。这一点很多人已经意识到。“

范明非也表示,那些广告视频看起来做得不正式。孩子在拿到钱或者零食作为拍摄酬劳前,孩子家长应该知晓并给予许可。

国际特赦组织中国组研究员倪伟平(William Nee)对BBC中文表示:"那些孩子有可能被剥削。从人权角度讲,最大的风险可能是雇佣童工。"

BBC尚未能独立核实非洲小朋友是否被剥削的事实。

倪伟平还表示,从广义的角度讲,这展现出一些文化的不敏感性(cultural insensitivity)。当碰到非洲黑人时,这一现象在中国公众场所时有发生。

在淘宝上买过该类型照片或者视频的用户评价称,很有创意,到货也快。

倪伟平点评称:"是很吸引眼球,很新颖。但依旧是很令人不安的现象。"


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用黑板或者白纸写字送祝福或者告白的戏码在中国年轻人中间并不新鲜。这也是年轻人常用,经济又实惠又有可操作性的方式。

但用在广告上,内容由买家自行创作则可能出问题。淘宝卖家在"宝贝详情"中写,只要不违反中国《广告法》规定即可。

中国广告法律师张士海表示,中国广告法禁止使用国家级,最高级 、最佳 等绝对化用语。如果跟同类竞争产品相比,写"最强"属违法。

记者在淘宝的用户评价中发现有商家晒出非洲黑人小孩帮自己打广告的照片上,则有"最牛"字样。

非洲小孩举牌视频中,有10到15个小孩齐声卖力喊话,年纪小的在7、8岁左右,其中也涉及到未成年人问题。

张士超表示,如果不是使用的十周岁以下的儿童代言,又没有直接推荐产品,又不是知名儿童 (相关广告受众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则不构成代言。

中国2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规定广告不能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广告中不能出现、含有种族歧视的内容。但对于"种族歧视"和"损害身心健康"还没有细致的解释。

谁来监管?

正如用户所说,淘宝卖"非洲小孩举牌"是较新尝试。像此类涉及两国、线上和线下的"产品",谁来执法和监管?

如果此类产品涉嫌违法,张士海表示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还有广告经营者的所在地。淘宝的视频发布地在中国,商家也在中国。如果涉嫌违法的话,中国的执法部门管辖是没有问题的。

阿里巴巴回应称:"我们意识到第三方卖家在淘宝上挂出的此类服务。我们已经采取行动移除了这些产品未来将继续这样做。" 但依旧未解释具体下架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