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7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育] 教育的教和育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7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0: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倍可亲引用了清华大学钱颖一院长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的演讲。钱院长称作“三个观察”比较贴切,因为演讲中只“抱怨”了中国教育的结果不尽人意,却没有分析原因。感觉该论坛水准还有提高的余地。

本人没有研究过教育,不想、也没资格看低钱院长。

尽管把教育从社会取向中分离出来有失便颇,但教育本身也自成体系。

我上学的过程只是在记老师课堂讲述、背讼和考试,是“好”学生。几乎没有实践过或想过要自己读书、研究、”树万儿“。这应该是教育中的“教”。几乎没有”育“。多”教“少”育“的结果是大家水平平均,就是钱院长说的”均值“较高,既没有超常产品(学生)、也少有不合格产品。从”小孩子就可以当小贩“,到”怎么还没有得(科技类)诺奖的人“都是这一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

较高的”均值“也是我们国家近三十年经济成就的基础,或至少是之一。

看自己的孩子在美国的学校读书,教室布置的像是大玩场。老师和学生交流后,小孩去想和做,应该是“育”。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评论,可以叫作”教“。多”育“少”教“的结果是,好的(学生)更好,差的提高不多,就是钱院长说的”方差“较大并被不断扩大。从”店员不会找零“到”又一个诺奖得主“是这一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

较高的”方差“可以造就一些如脸书创始人之类的人。他们创造新框架,拥有”均值“水平的人就可以在更多的框架内勤奋(我找工作会容易些,哈哈)。

”人口红利“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也许是考虑提高”方差“的时候了。

观点极端,可以拍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