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遥远的英国大师----比彻姆(图)

[复制链接]

7

主题

39

帖子

493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7:0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6-07 21:23:21)

转载▼


分类: 爱乐集

对于今天的音乐欣赏者,尤其是中国大陆的音乐唱片听众来说,比彻姆的名字已经是十分地陌生和遥远了。的确,自比彻姆开始录音事业以来已经几乎过去了80几年了,那已经是四、五代人之前的事了,爷爷辈的爷爷辈之前的事。今天,我们实在有必要重新来熟悉一下这位被有些古板认为山寨的英国大师。


托马斯·比彻姆1879429日生于兰开夏郡的圣·海伦市,他的父亲因为发明了治疗贫血的药比彻姆药丸而致富,所以比彻姆从小便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之中。比彻姆从小就接受严格而多样化的教育,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才正式开始留学巴黎攻读音乐。留学期间在欧洲各地广泛游学,如同十九世纪门德尔松式的修业,开拓人生经历。二十岁時指挥了生平第一场正式音乐会,1902年至1904年担任了一个巡回歌剧团的指挥,在二十三岁时指挥了第一场歌剧,这个工作给了他歌剧指挥方面最直接的实践经验,使得他受用终生,比彻姆是英国本土不多的几位早期的歌剧指挥大师。比彻姆对于英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付出了厥伟的心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彻姆是英国当代音乐之父。比彻姆于1899年在家乡成立了圣·海伦市音乐协会,1906年比彻姆在伦敦成立了新交响乐团(New Symphony Orchestra),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女王大厅管弦乐团(Queen’s Hall Orchestra)的出走乐手,另有一说是比彻姆花钱从女王大厅乐团挖走的,而比彻姆为什么财大气粗地能不断组建新的乐团,其实是靠的家族的经济实力,他的父亲就是他早年成立的几家乐团的大股东,1908年新交响乐团改名为比彻姆交响乐团1910年比彻姆首次在科文特花园登台,自此一直到1913年他都出现在科文特的演出季。剧院也在比彻姆的建议下,首度邀请来由佳季列夫(S.Diaghilev)领军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并邀请了富特温格勒、克莱伯等客席指挥来剧院演出,在演出剧目方面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可以说,比彻姆开阔的视野,使得英国的乐坛走在了和欧洲大陆比肩的时代前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不使英国古典音乐活动萎缩,比彻姆成立了比彻姆歌剧公司,并率团不辞辛劳地四处巡回演出,直到1920年剧团因经费不足而逐渐停止演出。此后,比彻姆蛰伏沉寂了几年,转往欧洲大陆和美国发展。1932年,比彻姆回到英国,比彻姆为了完成自己在英国成立一支可与欧陆一流乐团媲美的职业乐团的梦想,先和英国广播公司(BBC)交涉,但由于BBC1930年就已经成立了自己属下的半职业化的乐团,即BBC交响乐团,由布尔特爵士(A.Boult)指挥。于是比彻姆只得自行筹资组建了伦敦爱乐乐团,193210月在女王大厅首次演出,比彻姆担任这个乐团的指挥一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之前,比彻姆离开英国再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各地巡回演出,1941年他担任了西雅图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直至1943年。1942年,他还经常客串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


1945年比彻姆回到英国,因无法重新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于是在1946年,比彻姆成立了他一生中最后组建的一支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他指挥这支乐团一直到1961年去世为止,所以皇家爱乐也被称为比彻姆的亲兵。说到比彻姆组建皇家爱乐,可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段传奇,从他招募乐手开始排练到首次登台演出,只有短短的四天,1946915日,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在Croydon大卫剧院举行了首演,当晚的演出曲目包括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莫扎特的《林茨交响曲》、戴留斯的《越过高山和远处》(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序曲》和比才的《卡门组曲》,从曲目的丰富多彩来看,比彻姆已经和乐团处于高度的融合度之中。当年,皇家爱乐一共举行了十四场星期天音乐会。1947年在英国艺术评议会的主持下,成立了比彻姆音乐协会(Thomas Beecham Concerts Society),也由于这个协会的运作,使得皇家爱乐乐团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的音乐会听众。19471962年皇家爱乐固定受邀在格林德伯恩音乐节(Glyndebourrbe)演出,1948年则首次受邀在艾丁堡音乐节(Edinburgh)演出。1950年比彻姆率领皇家爱乐乐团赴美巡迴演出,這也是继1912年伦敦交响乐团之后,二十八年來第一支访美的英国乐团。


 

除了定期的音乐会演出外,皇家爱乐大部份时间都花在录音上,到1948年底为止,乐团已灌录了上百首作品。比彻姆特別钟情于西贝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另外十九世紀的法国乐派作品也录了不少。至於英国本土作曲家,比彻姆对戴留斯的作品可谓不遗余力地推广。在皇家爱乐成立之初(1946年,比彻姆便为EMI录下了戴留斯的重要管弦乐作品,曲目包括《越过高山和远处》、《第一号舞曲狂想曲》等,至今仍是戴留斯作品最具权威的演绎版本。




 

1947年诺尔马尔(Normal Del Mar)出任皇家爱乐助理指挥一职,以分担比彻姆庞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英国的重税,比彻姆频繁地出国演出逃税,他在英国呆的日子越来越少:19574月至195810月,他在英国工作的时间总共只有八十天,其他时间则到美国、瑞士、巴黎等地客席指挥演出。虽然在英国本土呆的时间不多,但由于立体声录音技术的出现,比彻姆和皇家爱乐乐团的录音数量却直线上升,如今我们得以籍由EMI公司当年录制的这些几乎张张发烧的唱片来了解比彻姆和皇家爱乐的黄金年代的盛况。





其中1957年灌录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是最值得收藏的一张。比彻姆不仅让乐队成员发挥了高度的自发性,也用心地将管弦乐队的色彩刻画得最大程度的灿烂和辉煌。此外,舒伯特《第二、五、六交响曲》这张录音中,比彻姆在一些行板或小步舞曲的乐章有着让人会心微笑的传神演绎。此外,在RCA所录的亨德尔的《弥赛亚》这部作品,比彻姆舍弃了亨德尔原先的原始配器,采用了古森斯改编的大型管弦乐队编制,整体的音响效果十分恢弘壮丽,而在音乐的处理上比彻姆则采用了抒情诗一样的手法。这个录音已经成为不朽的录音经典和获得发烧天书的推荐。

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爱乐者而言,比彻姆的名声既遥远又熟悉,熟悉的原因是他的唱片仍然出现在世纪伟大指挥家和录音系列之中,陌生的则是他在二十世纪指挥大系中似乎始终不能被归置确恰的位置。这是因为比彻姆是这样一位自学起家、依靠自家财团实力多次创办自己的乐团、进而叱咤二十世纪音乐乐团的一位风云人物。翻开二十世纪音乐史,此等人物独一无二。同时,也由于比彻姆指挥的强项主要是中小作品,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主要以乐队色彩绚丽、配器丰富的浪漫派、国民乐派作品为主。所以,比彻姆没能获得象欧洲大陆他那个时代指挥巨挚那样的声望。但无论从当年的乐评、作曲家的评价还是他今天留下的唱片录音来看,比彻姆是一位丰富多彩的指挥家,他不仅深刻地涉猎了戴留斯的音乐,也举起了西贝柳斯音乐英伦风潮的大旗(尽管他仅仅指挥了西贝柳斯的部分作品,不像他的英国同行巴比罗利那样几乎全部演出了西贝柳斯的音乐);比彻姆也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指挥不了大雅之堂的德奥作品:从留存至今的比彻姆录音来看,他指挥的莫扎特、舒伯特交响曲是属于这些作曲家作品录音中的翘楚制作,他指挥的勃拉姆斯、贝多芬、门德尔松的一些作品也是以美好面貌及透丽的乐队色彩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虽然英国指挥家很少指挥得好法国乐派作品,但比彻姆是个特例:他指挥的比才、弗兰克交响曲是这些作品最优秀的录音的前几名,他演出的杜卡、肖松、弗雷、圣·桑、德彪西部分作品是那样隽永,加上良好的录音制作,今天仍然保持着极高的欣赏价值;比彻姆罕见地是英国指挥家中演出理查·施特劳斯音乐的几位之一,也是罕见的指挥柏辽兹音乐的英国专家。比彻姆留下的录音几乎张张精彩,象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是经典的发烧名片。此外,比彻姆尽管留下的歌剧录音不多,但实际上,歌剧指挥贯穿了他的一生各个时期,他频繁地现身于英国各大歌剧演出季。尽管他诋毁过普契尼,但公认地是他指挥的《艺术家的生涯》是不朽的名篇,他指挥的《卡门》也是可以传之后代的不朽之作;另外,比彻姆留下的系列莫扎特歌剧的早期录音开创了莫扎特歌剧全本录音的先河,这些录音具有一种弥足珍贵的如今看来似乎是本真风格的质朴面貌和手法,和Fritz Busch的莫扎特录音一样,这些录音是早期莫扎特歌剧的翘楚制作,其成就可以说远远超越了如今似乎方兴未艾、志得意满的一拨拨本真派指挥(不知阿巴多是否偷师过比彻姆的唱片没有?);比彻姆指挥的亨德尔《所罗门》唱片如今几乎被遗忘是一大损失,应该重新被制作成CD被广大的早期歌剧爱好者欣赏到。




在托斯卡尼尼眼里,比彻姆被视为不正规的业余音乐投资人而拒绝与他同台演出,也就是如今贬称的山寨。但在普契尼、弗雷、理查·施特劳斯、西贝柳斯那里,他演出的他们的作品却获得最高的评价。在音乐会听众那里,比彻姆的演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他的录音也几乎是高贵名贵的等价词。虽然比彻姆在一些音乐正史家眼中无法归类定位,但以他宽泛的指挥曲目(几乎都是自学,总计90部歌剧、950部管弦乐作品,上自亨德尔、莫扎特下至理查·施特劳斯、戴留斯,他的法国印象派作品具有法国指挥的意境和色彩),比彻姆应该获得他不灭的崇高地位,不仅是作为一名英国指挥大师,也是作为一名叱咤二十世纪国际乐坛的泰斗级人物被后世记住。

比彻姆在港台被译作毕勤,我觉得港台把比彻姆的名字翻译得极准、极恰当,毕生勤劳,劳苦功高的毕勤 

一来比彻姆处理作品手法高潮迭起、乐队色彩层次丰富而品味高雅(能将他的乐队和索尔弟对比一番会有趣的发现,号称玩发烧的索尔弟比不过比彻姆,也比不过斯托科夫斯基),二来他的录音都是EMI顶尖高手操刀炮制,所以被TAS上榜和三星带花都不为过。



比彻姆生活中就以品味高雅的绅士做派闻名,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绅士,反映在音乐活动中也是以超越时代的高贵和典雅而标签。拿他的《天方夜谭》和莱纳的版本比较,会觉得比彻姆的演绎更加味道浓郁值得回味而隽永。

此番花费大半年时间搜集了比彻姆的基本曲目,尽量做到头版NM,最近还在等待比才《C大调交响曲》那张,对于《弥赛亚》一共查到三个版本,在RCA立体声版本之前还有另外两个单声道版本,RCA Soria版本还是比较好找到的。还发现了在Decca又一个罕见的比彻姆在萨德勒歌剧院演出《霍夫曼的故事》的LXT全剧录音,这些都会是未来的方向。


 

说个打岔的话,关于比切姆在RCA录制的《弥赛亚》,其配器的真正作者据说并不是尤金古森斯,而是另外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