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西雅图二三日(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整不明白的人    时间: 2006-12-12 04:23
标题: 西雅图二三日(图)

去西雅图: 空降部队: 自然是先落足Sea-Tac机场;

              陆军: 机械化部队, 车轮滚滚沿着州际公路5号或90号压过去;

              海军陆战队员: 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首先俺撇清一些显然的事. 常见的景点:

太空针 (The Space Needle) 和城中心区.

 

科学博物馆 (PACIFIC SCIENCE CENTER). 就在太空针旁边. 如果你带

着小朋友, 这地方一定要去哦. 到时候你玩得笑翻了, 不要怪我没警告你喔.

 

ARGOSY 游船 西雅图港游览 (downtown Seattle waterfront)

 

从游船上眺望西雅图:

 

巴拉得 船闸 (Ballard Locks) 这可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6月到9月, 三文

鱼回游, 须跳过若干梯级. 地点在下图景的左边, 透过玻璃窗可观察).

 

航空博物馆 (MUSEUM OF FLIGHT) (9404 E. Marginal Way S.)

馆中飞机海多了.

 

看上说景点, CityPass ($36, 成人) 是一很好的选择 (太空针须另买票).

人家洋大人的原话: Seattle wraps around Elliott Bay, revealing

her magical powers with breathtaking views of ships, mountains

and islands from the Space Needle and harbor cruise. The zoo and Museum of Flight bracket the city experience. Seattle CityPass is

the 'A' list of Seattle attractions, and is valid during peak season

for nine days from first use and all days from December 15 thru

March 31. 

再讲点别的: 湖光山色西雅图: (有杭州的感觉吗? )

 

西雅图的东南有山名: Mt. Rainer. 若是夜色将降, 月光朗照, 是山浮于空中.

俨然一化境.

 

华盛顿州的另一名山: Mt. St. Helen. 这几年此山是大有名气 (会哭的孩子

有奶吃啊: ()会爆发).

 

与你我有关的西雅图的大公司: 星吧客 (Starbuck)(咖啡如何, 见仁见智.

但人家玩小资, 只称液体文化); 微软(你爱或恨的: XP/VISTA, IE, Office,

XBox 的源); Costco 大卖场(非小资的中产阶级最爱); 波音(坐过或将坐的).

 

波音的另一面:

 

波音的老窝: ( 西雅图)

 

西雅图街头的小餐馆(Cafe)一般都蛮好. 如果你没有一坚强的

中国胃, 坐下后在腿上铺开白布餐巾, 咱老中也会有板有眼的吃洋餐.

 

到了西雅图, 吃点蠔(oyster)才对得起自己. 你是想熟透(椒盐生蠔),

(葱姜生蠔), 还是全生(剖开壳,往嘴里送. 好这一口的人, 鲜着呢).

还记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吃生的, 别忘了来点酒 ().

 

其实深圳的蠔很好, 来点黄酒. 吃完离开饭馆, 走在人潮熙熙的大街上,

看几眼周围亮丽的橱窗. 又得小半日悠然.

 

华盛顿州的葡萄酒很不错. Merlot:

 

Pinot Noir酒的葡萄:

 

晚上看一场水手(Mariners)棒球赛 (便宜地时候, 票价不到20美元.

现在过赛季了). 拿着热狗和啤酒, 找地方坐下. 如果有兴致可以有一搭

莫一搭的听邻座讲为何刚才的那个球会在接近击球手时往下钻. 投手

是如何投得, 球是如何转得. 其实你可能根本莫看见. 一高兴想起哄,

大声一叫, 才知道自己的嗓门小.

 

讲了半天西雅图的好话, 总该讲点坏话吧. 前一阵之, 西雅图的冰雪:

 

 

最后, 春天在远处摇摇地向我们招手. (西雅图所见)茶花(camellia):

 
杜鹃(映山红)(rhododendron):
 


 

作者: raindrops    时间: 2006-12-12 04:28
标题: 最喜欢看的电影: Sleepless in Seattle [:-K][:-K]

俺替班长说:欢迎新朋友,您注册个网名吧!!
那个葡萄,都让我流口水了


 

---
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s://www.ddhw.cn"; ; return false;" src="https://upload.ddhw.cn/image/2009/03/16/52101.jpg" style="CURSOR:default" type="image" />
俺的玉玺,关公所赠
好看不?

作者: 向阳屯    时间: 2006-12-12 05:33
标题: 甭劝。上次整兄已经说过了,恕不从命!原来只知道波音和微软的总部在西雅图,

还真不知道星巴克和costco的总部也在那里。如果没记错,好像那个小说里的人吃的叫“牡蛎”,就是这个蚝?如果是,我可不敢恭维。你想想,这东西专门趴在海床上,吃烂泥、垃圾,以及一切别的动物丢弃的东东。这这这。。。。

 

  本贴由[向阳屯]最后编辑于:2006-12-11 21:51:20  

---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
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 落叶飘飞    时间: 2006-12-12 05: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our Cyber Friend    时间: 2006-12-12 05:41
标题: 名不如其人:好像整得挺明白的。把大名到俺们斑竹那里一注册,包你整明白。[:-K]

  名不如其人:好像整得挺明白的。把大名到俺们斑竹那里一注册,包你整明白。





---
顶顶大腕卧底

作者: aekk    时间: 2006-12-12 06:06
标题: 人家就是要把不明白的人给整明白了...[:-M][:-M]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6-12-12 06:09
标题: 看来两三日内想把西雅图整明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楼主比行者还神龙

见首不见尾,前次整了一把《遗教经》,没了下文。


 

---
      

作者: raindrops    时间: 2006-12-12 06:10
标题: [:-K][:-K]虽然不太喜欢去STARBUCKS,但俺知道它的老巢在SEATTLE

是啊,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好像法国人喜欢生吃牡蛎。广东这边叫生蚝,不过不是生吃的


 

---
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s://www.ddhw.cn"; ; return false;" src="https://upload.ddhw.cn/image/2009/03/16/52101.jpg" style="CURSOR:default" type="image" />
俺的玉玺,关公所赠
好看不?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6-12-12 06:18
标题: 来的都是客,全凭心一颗。来去随客便,座中茶常热。[:-Q][:-Q][:-Q]

  来的都是客,全凭心一颗。来去随客便,座中茶常热。





---
      

作者: Your Cyber Friend    时间: 2006-12-12 06:23
标题: 越整越不明白了……[:-K]

  越整越不明白了……





---
顶顶大腕卧底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6-12-12 06:25
标题: [:-M][:-M][:-M]还得大腕儿醍醐贯顶

   还得大腕儿醍醐贯顶





---
      

作者: aekk    时间: 2006-12-12 06:32
标题: 大腕儿自个儿都说他不明白了, 你还让他"贯顶"? 当心他"灌水","灌浆糊"哦..[:-M]

  大腕儿自个儿都说他不明白了, 你还让他"贯顶"? 当心他"灌水","灌浆糊"哦..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6-12-12 06:46
标题: 请向阳兄吃牡蛎。[:-M][:-M][:-M](图)

转自网络
 
 牡蛎是一种固着在海滨岩礁上生活的海洋贝类。其种类颇多,分布在我国沿海的约有20多种。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增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太平洋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几种。

  牡蛎由于比鱼类容易捕获,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采食野生牡蛎了,我国的考古学家从原始人类的遗迹中曾发现牡蛎的贝壳,这就是很好的见证。后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就像陆地上养蜂、池塘里养鱼一样,在海滩上人工养殖牡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牡蛎的国家,据记载,我国自汉朝以前就开始“插竹养蛎”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牡蛎有两扇贝壳,形状千姿百态,有三角形、卵圆形。狭长形和扇形等多种。贝壳的颜色跟周围岩礁的色彩很相似,有青灰色、淡黄色、灰绿色和黄褐色等多种,中间还夹杂着色彩斑斓的条纹。

  牡蛎是一种奇特有趣的动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活习性。刚出世的幼蛎,能在水中自由游泳,但当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开始寄生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的海中物体上,终生营固着式的生活。有趣的是,幼蛎一旦固着,就像钉子入木似的,变成终生不会爬动的动物。人们根据牡蛎的这种奇特的生活习性,便赶在繁殖季节之前,准备好各类采苗器。例如水泥柱、大贝壳、橡皮条等等。整齐地排列在海滩上,给千千万万的牡蛎幼虫当“床位”,让它们舒适地“安家落户”。

  牡蛎的两扇贝壳,各有各的用处。一扇坚厚的贝壳始终固着在岩礁上,一点不会移动;另一扇比较平坦的贝壳则能一上一下的自由开闭,从海水中吞食各种小生物。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粮仓”,潮水就像一位辛勤的“炊事员”,日夜给牡蛎送来丰盛的食物。当涨潮的时候,牡蛎被海水淹没,它就微微地张开贝壳,水流从它的外套膜腹缘流入外套腔中,然后经过鳃,又从背缘流出体外。

  牡蛎就是依靠这个水流过程,来进行呼吸和摄食的。潮水退去后,牡蛎便将贝壳合拢,关起“门”来睡大觉了。

  牡蛎爱吃素食,它主要吞食海洋里的硅藻类(一种单细胞藻类)。奇特的是,牡蛎对其所吞食的食物,除了对食物体的重量和颗粒大小,有严格的选择外,至于对食物体的食用价值如何它并不讲究,真所谓“吃进肚里都是食”哩!因此,在它的消化器官中经常可以找到大量沙粒和各种不容易消化的物质。更有趣的是,牡蛎的“进餐”是有一定时间性的,那就是在明月当空的晚间。

  牡蛎与鱼类不同,它既无眼睛,又无耳朵,它原本是一位“瞎子”和“聋子”。但它却有一张覆盖在身体上的白色透明的皮肤--它的“眼睛”,叫做“外套膜”。在它的边缘还长着许多柔软的小触手。它是牡蛎感觉最灵敏的器官,具有强烈的感光性能。当鱼类或其他爬行动物经过它的身旁时,由于外套膜突然遮光,产生“阴影反射”,当这个突如其来的信号,就像闪电般的传递给牡蛎时,牡蛎便迅速将贝壳合拢,从而起到防御外敌保护自身安全的作用。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就像军事上用以侦察敌机的“雷达”一样,真是奇妙极了!这种特殊的生理现象,是牡蛎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对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的一种适应。

  牡蛎的贝壳很坚厚,但决不是“铜墙铁壁”,在海洋里有不少狡猾的“海盗”和“凶手”,它们能攻破牡蛎的“堡垒”。如一种名叫海星的棘皮动物,它的体色非常好看,犹如一只美丽的五角星。当它食害牡蛎时,往往爬到牡蛎的贝壳上,利用强有力的碗足,使劲地拉开蛎壳,然后毫不留情的饱食一餐。那些栖居在海滩上为数众多的红螺,也称得上是“吃蛎大王”。它平时栖息在岩礁石缝间,喜欢阴天出来活动。当它爬到牡蛎壳上准备觅食时,先从体内分泌出一种酸性液体,将蛎壳腐蚀一个小孔,然后伸进尖细的舌头,将蛎肉吸光。难怪日本人都管叫它“牡蛎钻”哩!真是名副其实。

  牡蛎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鲜美无比,在国外素有“海洋牛奶”之美称。据分析,蛎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肝糖等,且具有“养血、补血、滋阴”之功效。其作用如同牛奶,能改变人体细胞活性,促使皮肤润泽光滑、延缓衰老,起到丰肌美颜的作用。蛎肉的食法很多,无论生食、热炒和煲汤等味道均很鲜美可口。如将新鲜蛎肉,用凉开水清洗干净,调入米醋、酱油和姜末等,滋味异常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在广东等地区,还将牡蛎加工成蚝鼓或罐头制品,能久藏不坏。煮蛎肉的汤汁经浓缩后可制成蚝油,为上等调味品,在国际市场历来享有盛名。此外,蛎壳是一味中药;用蛎壳煅成的灰,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也是农业生产上改良酸性土壤的好肥料。牡蛎全身都是宝啊!  



 

www.ddhw.org---
      

作者: 小石子儿    时间: 2006-12-12 07:21
标题: 西雅图万花筒![:-M]制作帖子辛苦了!感谢您,新的风格![@};-]

  西雅图万花筒! 制作帖子辛苦了!感谢您,新的风格!





---
谨记我GG的真言:爱我,喂我,别离开我

作者: aekk    时间: 2006-12-12 07:37
标题: 虽然这东东有这么多好处, 俺还是不敢生吃...

  虽然这东东有这么多好处, 俺还是不敢生吃...





作者: 大清太平    时间: 2006-12-12 09:42
标题: 整老兄果不食言,汉子,佩服!作帖辛苦了,刮来了一股新风,俺也和大家一样地喜欢!

  整老兄果不食言,汉子,佩服!作帖辛苦了,刮来了一股新风,俺也和大家一样地喜欢!





---




作者: 有好就顶    时间: 2006-12-12 09:47
标题: 那...蠔[:-F]俺怎发现那里楼都有点斜?整不明白的人醉了?[:-K]

  那...蠔 俺怎发现那里楼都有点斜?整不明白的人醉了?





---
           顶啊!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s://zzwa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