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 09:28 环球时报
▲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截图
鲍里斯·约翰逊被选为英国首相传递出的信号是,全球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相结合所导致的政治和经济破坏将继续下去。特朗普也体现了这种融合趋势,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
这绝不是历史反常或者暂时现象。一连串的破坏性政策已在国家层面推出,而且更多的类似政策还将出台。处于危险境地的不仅仅是这些国家经济的未来走向,而且还有全球供应链、自然资源开采、贸易和投资流动。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持续上升,西方在打乱它一手建立起的战后秩序的同时能继续领导全球经济吗?抑或是中国在今后10年通过帮助重新界定世界秩序而承担起这个责任呢?
值得记住的是:在这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北京一直忙于创建一个可替代的世界秩序,比如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很明显,现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同西方进行有效的竞争,但是西方国家做出的反应却是选出那些看来将确保北京会获胜的人担任领导人。在很多情况下,这已经转化成向内聚焦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相比之下,中国通过拥抱世界来收拾华盛顿和伦敦留下的烂摊子,致力于扩大其全球足迹。
从长远来看,可能产生的更有利的结果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寻求投入最大经济体的怀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愿意让渡一部分主权,很难想象美国和英国的模式将会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获胜。这就是“北京品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原因。
没有人强迫这些国家接受中国的援助,但事实上很多国家的融资选择非常少。很少有西方国家会借给他们需要的资金。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也太少,不足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设施的需要。
由于这些原因,当很多西方国家继续退出全球舞台,并错误地认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将“重塑”世界秩序时,很明显他们事实上是在拱手让出在发展中国家保留的现有影响力。这不是一个在未来获取更大影响力的处方,而是一个减少存在、降低影响政治和经济对话方向能力的处方。
北京清楚这一点。随着西方开始摧毁一手建立的战后秩序,北京将继续投入必要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全球足迹。中国正处于变成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和最有影响力国家的过程之中,而且眼下西方对此却无能为力。那些拥抱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西方国家,要怪只能怪自己。
(作者丹尼尔·瓦格纳,陈一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