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4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 到底是哪十物?[:)][:)]

[复制链接]

428

主题

1701

帖子

2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2: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楼梦>> 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做了十首怀古诗,说内隐十物,到底是哪十物?
 www.ddhw.com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www.ddhw.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701

帖子

2万

积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2:49:16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溜狗,先自己猜猜看~~[;)][:)]


  不要溜狗,先自己猜猜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03

主题

2万

帖子

36万

积分

板凳
发表于 2009-4-23 11:29:5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每一首是描述一个人物?


  我觉得每一首是描述一个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701

帖子

2万

积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我觉得每一首是描述一个人物?


都打一物,可是都是古代的用品,不知现在人们还知道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701

帖子

2万

积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3:5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 到底是哪十物?(图)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虽然众人“皆说这自然新巧”,但最终让“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而曹公此后也再也没有提及此事,“内隐十物”便成了无的之悬案,迄今争论仍在,谜底却无一致。想曹公当年留此悬念,或许就是作文技巧,勾读者兴趣罢了,并没有多少深刻含义。引宝琴出怀古绝句制谜,实源于第五十回的“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而暖香坞所出的春灯谜,宝钗、黛玉、湘云等姐妹无非也就是猜个字猜个猴儿的,其谜语之内容与小说的思想并无更多的关联,顺着故事情节走到薛宝琴所作的怀古绝句,当属自然而然,我以为这期间在故事的思想处不应该有多大的变化。
www.ddhw.com

www.ddhw.com
  蔡义江先生在其《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曹公在小说中之所以有“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说辞,也正是针对一些人的癖好而预先告知“不必在这上面去花费心思”,交不交代谜底,猜对猜错谜底,于小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然了,蔡义江先生的言下之义,并不是为了就谜语而去说谜语,他的真实意思却放在了“谜外”,称“十首绝句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大观园女儿的哀歌。与其说是灯谜,倒不如说是人生之“谜”,十首绝句分别哀咏九个女儿,其一是总说,其余分别为秦可卿、金钏儿、晴雯、香菱、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李纨。
www.ddhw.com
  对蔡先生的观点,我总是觉得有些“大”了,此说仍旧有勉强之嫌。试想,曹公若真是为读者出了个人生之“谜”,那么,在小说中又假宝琴之口明确提及谜目为“十物”,此又是为何?只是我也说不上来更好的答案,姑且简单录蔡先生所理解的“人生谜底”在此(没有按照蔡先生的原话实录,仅就其大意作概括),以期抛砖引玉,或碰有高人能指点一二也说不定。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释]
  1.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冈峦壁立,上镌“赤壁”二字。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破曹操军于此。沉埋水不流——言曹军伤亡重大,折戟沉尸于江中,而江水为之阻塞不流。
  2.“徒留”句——战舰上插帜,上书将帅姓氏,兵败后,空见船上旗号而已。
www.ddhw.com
  3.喧阗——声音大而杂。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注释]
  1.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公元前一一一年,汉并南越后受汉统治。公元四十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领导下起而反抗汉朝统治,遭马援镇压。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公元五八九年废。
www.ddhw.com
  2.“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铜铸金镛”,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说不能改(说详本诗“备考”),故仍从脂本。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建武十八年(公元四二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镇压,击败了起义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牺牲。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金城,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郡之西南为我国少数民族羌族所居。汉光武帝时,羌兵反汉人金城,建武十一年(公元三五年),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振纪纲,所谓振兴国家力量,整顿法纪王纲。
  3.海外——古代泛称汉政权统治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海外。戎羌——羌族又称西戎。
  4.马援——(公元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末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平定凉州的战争。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镇压交趾起义。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后进击西南武陵少数民族时病死军中。
www.ddhw.com
  5.“铁笛”句——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此实出好事者附会。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帝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统一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注释]
www.ddhw.com
  1.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移文是官府文书的一种,晓喻对方移风易俗,故名)以讥之。”诗即写其事。周颙,字彦伦,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境)人,《南齐书》中有其传。考史传所载,颙曾为剡令、山阴县令,而未尝为海盐县令,一生仕宦不绝,并没有隐而复出的事,其立隐舍于钟山,系在京任职时供假日休憩之用。孔稚珪所作乃寓言体游戏文章,假设山灵口吻斥责周颙,以讽刺隐士贪图官禄的虚伪情态,未必都有事实根据。
  2.“名利”句——你何尝存有什么名利观念。汝,你。程高本作“女”,二字相通。这句说周颙隐居钟山,语带嘲讽。
  3.无端——平白无故,也是讥语。被诏——指奉命出为海盐县令。出凡尘——离开隐舍,出来到尘世上做官。
www.ddhw.com
  4.牵连——指世俗的种种牵挂、连累。
  5.嘲笑频——历来嘲笑隐士“身在江海上,心居魏阙之下”者甚多,不独孔稚珪之讥讽周颙。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注释]
  1.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清江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前196),淮阴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封为齐王,徙为楚王,又降为淮阴侯。在楚汉战争中破赵、平齐、击楚,战绩颇著。但后来他闹独立,搞分裂,阴谋叛汉,被吕后所诛。
  2.“壮士”句——指韩信年轻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当时,他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www.ddhw.com
  3.“三齐”句——韩信被分封齐王之日,正是决定他最后结局之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即齐王之位。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4.“寄言”句——韩信早年贫困,品行不端,不事生产,“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受“胯下之辱”时“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这里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视他,是说他日后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
www.ddhw.com
  5.“一饭”句——韩信有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时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三月,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谓之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www.ddhw.com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 。“占得”,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注释]
www.ddhw.com
  1.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献之分别,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叶,而用花草萧瑟的秋天桃树上叶子离开枝条来说人的分别。
  3.梁栋——大臣的代称。王献之曾为中书令。多如许——多半如此。指难免都会有离别亲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题着字的壁上空悬着小照,画像。空悬,徒然地挂着。王献之曾在壁上题字及作画事见《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侼牛,甚妙。”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www.ddhw.com
  [注释]
  1.“青冢”——王昭君的墓。传说纷纭,一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见《警幻仙姑赋》注。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近人张相文《塞北纪游》所记略同。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当出于附会。
  2.黑水——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咽不流——以流水硬咽不流极写愁怨 。
  3.“冰弦”句——传说昭君出塞,弹琵琶以寄恨。冰弦,一种蚕丝所制成的琵琶弦。杜甫《咏怀古迹(昭君)》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弹琵琶事本不属王嫱是晋代以后的附会。翟颢《通俗编》:“石崇《王明君辞序》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昭君亦必尔也。’石崇既有此言,后人遂以实之昭君,误矣!”
www.ddhw.com
  4.“汉家”二句——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事。《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因后宫女子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嫱不肯,所以她的像画得最坏,不得见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元帝就按图像选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寿等许多画工都杀了。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史实(昭君是自愿和亲的),但流传很广,这里也用了。两句说,汉元帝的这套办法实在可笑,如此昏庸的皇帝受到历来人们的讥刺,他自己也该感到惭愧吧!樗栎,旧时说它是不成林的树木,用以喻无用的人。这妄指汉元帝。樗,臭椿。羞,蒙羞,被讥。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注释]
www.ddhw.com
  1.马嵬——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死于此。杨贵妃,小名玉环,幼时养于叔父家。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之子李瑁)妃,后被玄宗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天宝四载册封为玄宗贵妃,极受宠幸。杨家一门因此显贵,其宗兄杨国忠为右丞相,三个姐姐封韩、虢、秦三国夫人,权势炙手可热。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卒年三十八岁。
  2.“寂寞”句——脸上毫无生气,脂粉被亮光光的汗水所沾污。写杨贵妃缢死时的面相。渍,液体黏在东西上。程高本作“积”,误。从庚辰本。
  3.付东洋——付之东流,成空。
  4.“只因”二句——传说中杨贵妃的“风流”事甚多,是泛说。记其遗迹留香事的,如《新唐书·后妃传》谓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发土,得贵妃之香囊。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此外,《杨太真外传》中尚有贵妃领巾因风吹拂到贺怀智头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龙脑香气事。衣衾,戚序、程高本作“衣裳”,从庚辰本。
www.ddhw.com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注释]
  1.蒲东寺——唐代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和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西厢记》中所虚构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同寓居寺中而恋爱。
  2.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骨贱、身轻——红娘是一个不苟同于传统礼教的女仆,她主动、热情地帮助张生和莺莺,在薛宝琴这样的贵族小姐看来,不安份的红娘是所谓骨头声得轻贱。“最”,程高本作“一”。
  3.“私掖”句——指红娘为双方撮合。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www.ddhw.com
  4.“虽被”二句——《西厢记》中“拷红”一折写莺莺母亲郑氏为逼问私情而拷打红娘,但为时已晚,张生与莺莺早配成了一对。吊起,当为牵合谜底而用,是泛说,剧中只言拷打。勾引,用剧中张生语:“怕夫人拘系,不能勾出来。”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注释]
  1.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2.“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www.ddhw.com
  3.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4.“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
  [鉴赏]
www.ddhw.com
  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不过,说《怀古绝句十首》都是自己所亲历的地方的古迹则未免是信口编造。且不说她北至内蒙呼和浩特、南至交趾是否可能,即如蒲东寺、梅花观本传奇作者所虚构,又何从去寻找古迹呢?李纨关于“关夫子的坟多”的解说只是替她遮羞而已。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何至于前来投靠贾府呢?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这一点,留待《真真国女儿诗》中去说。薛宝钗挑剔她妺妺做的蒲东寺、梅花观二首,说是史鉴中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她另做两首,几句话把宝钗卫道者的脸孔画得十分维肖。黛玉笑她“矫揉造作”,可谓一语破的。
  《怀古绝句》是否真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制春灯谜儿呢?恐未必。《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如果硬从这方面加以论述,将是勉强的。我们把对这些诗的另一种看法也提出来,因为有待进一步讨论,所以写在“备考”里,以供参考。后面的《五美吟》也仿此。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701

帖子

2万

积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0:5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 到底是哪十物?


作者在书中始终没有交出谜底,引起后代学人纷纷猜测。但据所知的资料,至今总计才猜出四个,其余的答案都是望风捕影站不住脚的。
 
现转贴一篇权作参考。
 www.ddhw.com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1973年,其时我已遭三次抄家,简直已无书可读了。寂寞中从村中亲友处借到一本《红楼梦》(第二册,31—60回),仔细地读了起来,不再象学生时代读书时的浮光掠影,这才发现这十首诗背面却隐藏着十个谜语。当时那本书注释甚略,对谜底未作任何揭示,于是我便主观地猜测起来。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竟先后猜测出《交趾怀古》、《青冢怀古》、《梅花观怀古》、《赤壁怀古》、《桃叶渡怀古》、《淮阴怀古》、《蒲东寺怀古》七首诗的谜底来,心情颇为振奋;但又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的,我个人的猜测可能早被诸多红学家的智慧所照彻。
1979年我从山村回到城市中学任课,第二年到图书馆翻检有关资料,这才发现诸名家的猜测结果既有一致的,又有更多的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只有《交趾》、《青冢》、《梅花观》三首,而其余各首却有巨大差异。反复斟酌原诗,我更确信自己的见解对前人是一点超越,令人感到鼓舞。 同时, 这也激励我再继续攻克其余三首诗谜底的决心, 到1982年又解决了《广陵怀古》、《马嵬怀古》的谜底。为整理这些材料,1992年读北京师大出版的《红楼梦》校注本,从注释里得知王希廉对《马 嵬怀古》已作了准确的猜测,又正与我的结果一致,这一猜测使他比周春和徐凤仪高出了一头。遗憾的是,《钟山怀古》一首我至今尚未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对这首诗,周春猜测为“肉”,似乎荒诞无稽:王希廉猜测为“耍猴”,似乎也颇为牵强:徐凤仪猜测为“傀儡”,揆之原诗有二句是说得通的,但另两句便难以圆解,而正确的答案总是和全诗各句和谐统一的。顺便补充一句,“傀儡”更有“木偶戏”与“皮影戏”之分,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既然《交趾》、《青冢》、《马嵬》和《梅花》观四首清代人已经作出结论、而《钟山》的谜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略而不提,故谨将我对其它五首的探索结果略作一番说明: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它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清代的周春猜测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意思是“走马灯”,但非得是他说的那样——要在灯上绘上“战舰水操”的情景,否则这灯便和诗谜搭不上关系。徐凤仪猜测是“法船”,是旧俗鬼节时祭鬼所用,系用纸糊扎成船,上面并扎僧人诵经之状,船头更列众鬼,放置于江面——称放焰口,最终焚为灰烬。以全诗揆之,与“赤壁沉埋”、“徒留名姓”等语并无瓜葛,所以不能令人折服。有人猜测是“蚊子灯”,还是不着边际。有的学者比较慎重,没有轻意猜测,但感到涵咏全诗倒觉得笼罩一层阴沉冷峭的气氛,认为是影射大观园不祥的结局,这种认识却不无道理。
我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棺材”!用原文的四行诗一一审核,没有丝毫滞碍之处。
1、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诗题“赤壁”二字吻合, 说它影射荣宁二府虽灸手可热,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简直就是这一家族注定衰败破落,从而也暗示其所属的封建社会也必将走向崩溃灭亡的形象而准确的象征。
2、首句写棺材之埋葬;第二句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 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之情景;第四句是最终结局——历史上无论谁也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简直是一幅丧葬风俗画!
如果偏重于咏史,可以这样翻译:
赤壁战后,死者沉溺阻滞了江流,
死者徒然留下名姓,江上是焚毁的船舟;
凄风中满天大火把曹兵烧得悲号惨叫,
无数的英魂都从此进入了冥府。
如果按咏物诗翻译,又可以这样表述:
它四壁朱赤,终被沉埋于地下,
它形如空舟,载入徒然死去的人;
埋葬之际亲人一片号啕,冥物都被焚烧,
历史上多少英雄也未能逃出这个归宿!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从咏史角度上看,四句诗简明地概括了韩信的生平遭遇:1、 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2、后来被封为三齐王, 由此埋下了被害的祸根。3、贫贱时受尽世俗的冷落。4、曾蒙受漂母的一饭之恩,发迹后酬以千金重报。
此诗清人猜测纷纷,但无一中的。周春猜测为“兔”,令人匪夷所思:徐凤仪猜测为“马桶”,大抵他完全被“三齐位定”、“轻鄙”、“一饭之恩”等字句所迷惑,而走不出牛角尖,甚至把“死”和“屎”也合而为一了!王希廉猜测为“打狗棒”(也称作打鬼棒),他是这样圆解其说的:“作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杆,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之用”——自知勉强,才不得不附加了一套别扭的说明;但死者未必都是“壮士”,与首句如何也搭不上关系。
其实迷底是“手杖”,四句诗分别写出它与青壮年、老翁尤其是乞丐之间的关系,是一篇绝妙的咏物诗。此诗可以翻译如下:
青壮年提着手仗,可以防范恶狗相欺,
老翁拄着它(与两足鼎立)已行将就木;
区区手杖,世上人切莫轻视,
(乞丐却与手杖相依为命,他们沿街乞讨时总是这样地呼唤)请赏给一口饭吃吧,你们的大恩我将至死不忘!
这何尝不是勾画苦难社会生活画面的大手笔,凡是熟知那苦难年代生活情景的人都将勾起令人心酸的回忆。这一切并无须引经据典的考证,一切离开生活真实的辩解都会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是无法令人折服的。
如果从咏史的角度翻译,文字应作新的调整:
韩信,你青壮时应留心防范恶犬欺凌,
作了三齐王,由此隐伏下被害的危机;
当你卑微贫贱时,世上俗人都轻视你,
岂料你后来以千金去报答漂母一饭的情谊!
在猜测这一谜语的过程中,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给我以不小的启发。在他的剧作中有个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它高踞扼住路口的悬岩上向路人说出谜语,使很多人因猜不出究竟而被它吃掉。后来俄狄浦斯路过此地,怪兽向他说的谜语是:天底下什么动物生下来时用四只脚,后来用两只脚,到用三只时走路摇摇摆摆?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人幼小时用四肢爬,长大了挺直身躯,用两脚行走,到老年拄起拐杖,成了他的第三只足!谜语被猜中,怪兽羞愧,从悬崖上跳下摔死。有的译者把谜语简洁地译成九个字:“朝四足、午两足、暮三足”,而这“暮三足”与“三齐位定盖棺时”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实在令人惊叹!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虚构之寺名。此诗所咏的是侍女红娘热心帮助张生与莺莺结成良缘,因而遭受莺莺之母郑氏夫人拷打责问之事。
只为诗中有一个“骨”字,周春的猜测是“骰子”(赌器),以第一句斟酌已属勉强,再往下便一点也说不通了;王希廉盯住了一个“红”字,硬说它是“红天灯”;其他人大抵被“吊起”蒙住了视线,猜测是“竹帘”、“鞭炮”、“鞋拔子”等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骨针”。针,古作zhēn@①,更古些为箴。文字是历史的有力凭证, 文字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反映。远古时候人类用鱼骨或兽骨磨制成针,“箴”字也标志它多为竹制,铜器、铁器出现才使它们渐渐消亡。但在我国究竟什么年代骨针彻底消失而完全被钢针所取代,没有哪个历史学家曾划出过清楚的界线。
据资料介绍,在英国的雷迪有一个针博物馆,它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较发达的英国,1898年时制成一枚钢针需要经过二十二道工序,其中的打眼与磨光都要求有精密的劳动设备。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情况,可想而知,比这更早一百三十多年前,我们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在制出一枚钢针来将是何等的繁难!因而我们不能排除那时骨针并未绝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它都可能与钢针并行存在着。大抵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骨针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此,对原诗作一点说明:1、骨针,既然制作艰难, 价格自然贵重,必为妇女所珍惜,染成红色既显得美观,一旦失落也易于辩认察找,故称“小红”。2、第二句写妇女用针线缝制衣裳的过程。3、三、四句写作完针线活后妇女要将针收藏起来,尾线并不拆下,故有“勾引彼同行”之句,并把它插到“针垛”上;针垛是绒制的球形物,常挂在伸手可及的墙上,故曰“吊起”。如果侧重于故事,可以这样译出:
小红娘,你这身世卑微的使女,
你明拉暗扯竟把一对情人撮合一起;
虽然曾遭受老夫人的吊起拷问,
却毕竟使他们成了深情的鸳侣。
如果侧重于咏物,又可以这样翻译:
看你一身骨质红装、轻巧、玲珑,
竟将各自东西的布料连缀到一体;
事后,你常常被夫人高高地吊起,
但随即却把多情的尾线勾引同去。
谜语,它的起源大概和文学艺术一样渊远流长。在古希腊有关于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传说,在印度文学作品中有一部《二十夜间》,以女王求婚为线索编织进去二十个动人的谜语故事,可谓脍灸人口。在我国先秦典籍《荀子·赋篇》中也有光辉的范例,其中的五篇文字就有谜语的性质。其特点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种种巧妙的譬喻以代替直说,把事物特征暗示出来,让读者去揣摩猜测。如《箴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xiān@②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 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zhān@③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用君臣问答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针”的形象和功能,文字生动令人神往。它的问世比《红楼梦》早二千年,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一个铺张细腻、曲尽其妙:一个凝炼精巧,又隐括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二者相距两千年,在我国文学时空中互相辉映、凌轹古今!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从怀古的角度看,此诗是写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史实。就此,应对诗中词语稍作一点说明: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因修运河劳民伤财,终于在第三次游幸江南时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隋堤:隋大业初年开邛沟入江,旁筑御道,树以杨柳,谓之隋堤。
因为把视线注意到“广陵”、“口舌”等字,周春猜测是“洞箫”;徐凤仪由隋堤广植的杨柳及“口舌”二字猜测是“柳木牙签”;王希廉因“隋堤风景”联想到杨柳,又因“风流”关系便猜测为“柳絮”。他们的共同点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都站不住脚。
其实答案是“纸鸢”——即风筝,因诗中已有“风”字而稍作一点变通。按照咏物的角度,对诗中的词语也重新作一点解释:
题目,广陵——广阔、无边的天空;陵,谐凌,凌空而起;二字已勾出纸鸢的特征。第一句,蝉噪鸦栖,指蝉噪与鸦栖之高树,这一句写只须转眼之间纸鸢即已凌空超越高高的树顶了。第二句,隋堤,堤谐提,即随心所欲地提起放飞,此情此景与什么相似呢?第三句,写纸鸢凭借风力而凌空飘荡。第四句,写纸鸢凌空,地上人们仰视之际纷纷进行品评议论。于是,这样翻译也便顺理成章了:
蝉噪鸦栖的高树被你转眼间超越,
把你随心所欲地放飞高空,这情景象什么?
你凭借着风力而饱览无限风光,
却不禁惹起人们纷纷议论,七嘴八舌。
这简直是放风筝最生动的写照。参看《红楼梦》第七十回里那段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简直更令人心旌摇荡了。
世人尽知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鲜有人知道他还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介绍了“扎、糊、绘、放”风筝的经验,还有制作风筝的口诀,并亲手绘制了很多风筝的彩图。据悉1980年出的一组四枚的特种邮票“风筝”就选自该书。作者生活阅历的丰富,也是其著作令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
顺便补充一句,有人认为十首怀古诗均各有影射,断定这首诗是影射晴雯的;但倘若把它和“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二句诗联系起来看,说是影射薛宝钗倒更确切些——不管这好风使她飘得多么高,感情的长线断了以后,她也不免众青天上跌落下来!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渡口,晋人王献之曾于此送爱妾桃叶,渡由此得名。此诗谜底也无人猜中,周春猜测为“团扇”,赵曾望猜测为“门神纸”,均未着边际。此诗只是轻拈古史,生动地写出了“明镜”照人之特征及其在仕宦之家的存在。据此,仅作说明如下:
镜,古为jiàn@④,为青铜铸制,直至清末铜镜还尚多, 以磨镜为业的匠人经常沿街招揽营业。十八世纪欧人东渐,达宦人家已渐有玻璃制镜,初来乍到价格自然昂贵,非一般富户所能买得,所以象贾宝玉的怡红院里满屋的明镜使刘姥姥迷惑不已,对山野村人自然是奇闻,贫寒人家甚至连铜镜也难得,平素只得借盆水照影而已,故有“六朝梁栋多如许”之句,指的是金陵城里的显贵家族。
1、明镜(铜镜,尤其是玻璃制的明镜),清沏如水, 故曰“浅池”,“衰草”喻年老,“闲花”喻年少,皆供明镜以照影。2、 明镜照人,形与影一实一虚,不能合为一体。3、六朝, 指金陵(今南京市),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均于此建都,合称为六朝;梁栋,指建筑,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即官宦人家的宏丽屋宇。4、 小照,即明镜,大多悬挂在墙壁上。依此,可以这样翻译原诗:
无论是“衰草”、“闲花”,都能映入这“池”中,
但个中的倩影却不能与本体合一;
金陵城里仕宦人家都不乏此物,
一面面高悬在壁,照鉴着须眉粉黛的容仪。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下这十首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1、十首诗都以怀古的面目出现, 诗中文语也确实是遵循着历史或传说的轨迹的,如“赤壁”、“交趾”、“淮阴”、“广陵”、“青冢”等五首都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平的概括;其余五首也都以文学作品的情节为依据。但巧妙的是诗的背面又都是一个谜,隐藏的十分巧妙。这些诗既是咏史,又兼咏物,语语双关,毫无纰漏之处,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天才。
2、这些诗的题目本身就是谜,或者说是诗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棺材——可见的各面均涂红色,确实堪称“赤壁”;交趾——喇叭,吹奏喇叭时不正是两手合拢、十指交叉的姿势吗?题目二字是多么简洁生动的勾画!广陵——纸鸢,不是它飘凌在广阔无边的天上的写照吗?桃叶渡——映照着桃花般美人的一潭清水!命题是如此的精巧,这在其它作品或谜语里是罕见的。
3、谜底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常见的什物, 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少年们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如喇叭、手杖、纸鸢、明镜、墨斗、胰皂、骨针(甚至钢针也毫不勉强)、扇子,没有一件远离生活,就连“棺材”也当然为他们所熟见,凡有人生活的地方便会有丧事活动,他们对发丧时鼓乐之喧阗等景象是绝不会陌生的。但是到了那些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的学者手里便愈猜愈玄虚、愈猜愈胡涂起来。如把《赤壁》猜成“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把《马嵬》猜成“杨妃冠子白芍药”,想得刁钻古怪,走进死胡同又非要把读者也强拉进去。周春猜测十个而对的仅有一个,他也自知没有把握而慨叹地说:“恐我所猜亦未必是也,安得起诸美人而问之?”为不能使书中的美人复活以告诉他答案而遗憾。
这十首是《红楼梦》中闪烁着宝石般光华的文字,是文学典籍中有关谜语的艺术珍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钅加咸 左右结构
@②原字为钅加舌 左右结构
@③原字为辶加颤去页杂合型
@④原字为钅加臣加临右上再加皿 左右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30

积分

7#
发表于 2009-5-20 06:36:56 | 只看该作者

棺材表面不是赤色吧


中国古时候及现代的棺材表面不是赤色吧,常见为黑色的吧,倒是现代西方的棺材多为赤色,不过那时候的曹老先生未见过多少赤色棺材,不知北方(北京)的朋友认可这点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