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日期: 2019-11-26 2019年区议会选举在修订《逃犯条例》争议炽热中结束,被视为出现翻天覆地、所谓"变相公投"的投票结果,对于港人及建制阵营来说,这确切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现实,同时需要就现时的政治格局作出反思。
若泛民盲目支持"抗中力量" 属画地为牢
一、今次区议会选举,泛民候选人全面打出"五大诉求"及"光复香港"等口号,在一个地区性的选举涂抹上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而又获得"主流民意"的支持。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含意,是一股由民间主导"否定一国两制"的助力,逐渐普遍成为港人"对抗中国"的主流力量。假如在未来的地区性选举也要直面香港的政治议题,而所有的泛民候选人似乎未能解答香港未来的角色定位,盲目从意识形态支持对抗中国的力量,实属把香港困在画地为牢的危险境地。
二、暴力破坏不止的场面及"三罢行动"的持续演变,仍会在社区相继发生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但需要知道的是,市民大部分民意是投票支持不与暴力割席的候选人,其深含意思不仅只是对政府施政不满的发泄,更是一种配合暴力蔓延社区的意识形态的支持。早前有媒体评论区议员应具备的品格和德行一文,得到不少回响。这反映一个现实是,作为议员是有责任明确任何冲击道德底线的暴力行为,是要谴责及否定。否则以政治挂帅操弄民意,实为政客所为,不问对错只问立场,绝非议员要有的品格和德行。
三、不少评论已指出,泛民主派在2022年的特首选举,有直接或间接的"造王者"角色。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泛民主派亦需要与"关键少数"的利益集团作"联盟",方可向北京争取更大的政治议价能力。但必须指出的是,持续接近半年的反修例事件,其主要起因在于香港的深层次矛盾。香港少数的精英及利益集团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假如泛民主派在政治上与其互通合作,争取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分益,看似为争取所谓"真双普选"的民主道路向前走一大步,实则就是港人集体中了泛民主派多年来的政治伎俩与圈套。
作者是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秘书长
[罗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