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西南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这条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 街”。那后来为什么叫烟袋斜街了呢,这里头有个缘由。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光有烟叶还不行,那时候还不时兴抽烟卷,抽 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还挺有经济头脑,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这么一来,甭管是“打鱼厅斜街”还是“鼓楼斜街” 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这就是烟袋斜街的来历。不过有个事很值得注意,就是烟袋斜街本身就象一只烟袋,三百米长的街道像是烟袋杆,东口像是烟袋嘴,西口向南边儿,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像是烟袋锅。这种巧合非常有意思。
烟袋斜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儿,门前竖着一个一米多高的木 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锅儿下缀着红布条 儿,一看就知道是卖烟袋的。那时候,这里的烟袋铺生意都不错
据说,有的铺子还给慈禧通洗过水烟袋,这件事使烟袋斜街的知名度大为提高。民国以后,清朝灭亡,王公贵族没了依靠,纷纷破产,于是便把家里的古董拿出来变卖,以维持生活。而那些新权贵以及富商大贾们又都好玩这些东西,所以烟袋斜街又变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据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古玩玉器店。除此而外街上还开设了一些酒馆、饭铺、服装店、藻堂子、理发馆,短短的一条街生意还挺兴旺。再加上这里的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所以老北京人对它的感情特别地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