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这样看待人际关系 ——生命中让我们最难受的就是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 节录自庄子经典内《齐物论》章节: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如何在最自然的分际里,调和各执一词的双方? 庄子说:“何谓和之以天倪?”如何在最自然的分际里,调和各执一词的双方?当你有认定的是非标准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要把是与非争辩得清清楚楚。 我有这样的经验,好朋友忽然不再连络,因为一点无奈、一点误会还有一点算不上争执的争执。一年后,我们重逢,重逢的感觉非常温暖,因为觉得属于我们的席并不是散了。我们还有必要谈一年前的事吗?根本就没必要。那如果没必要,当初为什么要在意、为什么要失联? 所以,往后一想跟朋友争辩就自问:“我们要绝交吗?”如果没有要绝交,那现在就可以把在意的、烦忧的事从心上卸下了。 《圣经》说:“不可含怒到日落。”含怒到日落还太久了,我们相爱又能有几年呢?为什么要这样争辩不休呢?太不实际了。 怎么样才能在自然的分际里调和? 庄子说“是不是”,很多事情,在当下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委屈。可是学《庄子》以后,换个立场来看,对于原本觉得对方不对的,你因此能“是”,这个“是”当动词,就是去肯定那原本你认为“不是”的,看到他值得赞美、值得鼓励的部分。 庄子也说“然不然”,你原本不以为然的,能找到对方其实也有道理的地方。“是若果是也”,你的心会有余地去想,自己觉得对的那件事真的一定是对的吗?如果不一定,“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那你坚持对的跟他觉得错的,是是非非,也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你认同的就一定对吗?如果不一定的话,那它跟你所不认同的也就无所分别了。 我们常常因为看到的片段、看到的光线、视角不一样,对一件事就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如果我们能承认人不是完美的、不是全知的,自己可能会看错、可能会听错,就不会在一个僵持不下的局面里如此坚持。 我们生命中最难接受的,就是跟自己不同立场的人 其实有时候想想,你觉得跟你不一样的人就是傻子,是因为没看清楚事实,但如果两边的人都这么想,到底是谁没看清楚呢?还有,我们是真心希望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吗?如果你的世界是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先调好程式再开始你的一天,你会希望今天遇到的每一个人想法都跟你一样吗? 想像一下,如果真的每个人想法都一样,老师、上司问问题的时候,同学、同仁们会同时跟你一起举手。请老师延期考试或家中有事恳请老板允你一人提早下班的时候,同学、同仁们竟跟你一起发声,做出完全一样的动作跟声音。 真有这样的日子,你可能过三天就觉得无聊透顶。但矛盾的是,当我们发现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又会不以为然。 庄子要我们了解:“化声之相待。”声音为什么会有变化?就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相对而生,是非对错之辩也正是因为有不同的观点相衬才成立。 一旦不再对立,“和之以天倪”,放下那个对方只要跟你不一样就非吵起来、非对立不可的想法,在天然的分际里调和。你便会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那样地自然。“因之以曼衍”,“曼衍”是可以无穷无尽推扩。 彻底明白人就是有所不同,所以才能包容、体谅 你怎么样适应春天?又是怎么样对待秋天?是添一件薄外套吗?那夏天呢?煮锅冬瓜茶吗? 你彻底明白人就是有所不同,所以能够包容、体谅。但能体谅人并不表示没有是非,而是你能在这处境里,不让这个事件、那个人,变成你心里的不愉快、执着或牵挂。 你慢慢会知道怎样去应对,所以都能顺应包容,体谅四季更迭、殊异物候,这么悠游地走完一生。来源: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