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浅谈二泉映月(图)

[复制链接]

7

主题

39

帖子

493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8: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6-08 15:44:49)

转载▼

笔者听过很多海外侨胞公开课,很多教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人有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

  《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从曲名看,它似乎是以描写景色为主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其实它的曲名是由著名的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及著名的女音乐学家曹安和先生和阿炳一起即兴商定的,曲名与乐曲的内容并无多少内在的联系。关于曲名的由来,杨荫浏先生和曹安和先生还有一段回忆。

  杨荫浏先生与曹安和先生原是兄妹,同出生在江南小城无锡,长在无锡,可以说与阿炳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杨先生和曹先生都是从小学习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在这一点上与阿炳又是相同的。另外杨荫浏先生的启蒙老师,就是邻居的道教小乐手颖泉。在这一点上杨先生与阿炳又是相同的,不仅有共同的语言,还可以切磋和探讨博大精深的道教音乐。而且,杨荫浏一生中有过三次向阿炳请教的机会。杨先生和曹先生是音乐学院的著名专家学者,没有坐在书房里,没有坐在办公室是闭门著书立传。他们于1950年的夏天回到了家乡无锡,拜访了当时默默无闻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做了一件在我认为音乐史上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留给后人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当年杨先生和曹先生去请阿炳录音时,阿炳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阿炳回答说:我不奏音乐已经有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的太久了,让我练上三天再演奏吧!在录音现场,老式的钢丝录音机在吱吱地转,全场鸦雀无声。当阿炳拉完第一首二胡曲时,几个人同时鼓起掌来。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首曲子是没有名字的,用二胡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经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拉过。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曹先生接着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二泉印月》呢?杨先生接着说:字抄袭的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河山,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默认下来。《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孤立地看《二泉映月》的曲名,更应该了解阿炳的身世。阿炳原名叫华颜钧1893年生于无锡。在旧社会苦苦挣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存受尽人间的苦难。无锡的老人回忆,在旧社会每当听到阿炳的琴声,人们就会叹息道,可怜的阿炳又来了,他有拉不完的怨,他有拉不完的恨。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后,激动地说:只有跪着听才有资格。多年来,每当我听到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时,我依然把它当作一首依心曲来听,它是阿炳依心而为、依心而诉、依心而来、依心而去的真实写照。我还感受到《二泉映月》有悲有怨、有感有叹、有刚也有强。

  众所周知,欣赏音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官能欣赏音乐:这种欣赏音乐的方法,只要听觉正常都可以做到,主要满足于悦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听与不好听。每个人审美标准不同,有的人喜欢听歌曲,有的人喜欢听民族音乐,也有的人喜欢听交响曲。真可谓罗卜、咸菜各有所爱。爱好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

  二、感情欣赏音乐: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都有它的规律性可循。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比较具体,一个是比较抽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等。这些标语口号如果用纯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文字,恐怕是无能为力了。但是,音乐可以通过特殊的手段(旋律、节奏等)及模拟、象征的手法,使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去理解音乐的形象。我们在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你能够感受到一种冲击力,给你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已经达到目的了。至于你是否感受到三长一短的音乐动机是命运在敲门,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是,听了这部著名的交响曲后,你觉得是热闹、喜庆的场面,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理智欣赏音乐:如果你不满足于好听或不好听,不仅限于肤浅的感受,那就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及特征。要起真正地理解《第五(命运)交响曲》,你就要了解贝多芬,寻找贝多芬,认识贝多芬。

  综上所述,我们在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时,应该避免图解化、公式化、脸谱化,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绪,感受音乐中的美。由此可见,瞎子阿炳的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既没有也没有,而是叙述了他自己苦难一生的遭遇。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huqinwenxue/20060707233522_26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