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3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实拍:从西藏到尼泊尔,活色生香的异域(图)

[复制链接]

3376

主题

5929

帖子

16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00:5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高原回来已有些时日,曾经因为那里的脏乱差,曾经因为对那里宗教的不解,曾经因为多多少少世俗烦事,一度对所见所闻感到困惑惊诧。现在回到按部就班的生活轨道,那里的一切仿佛已经尘封,但面对近八百张五彩缤纷的照片,分明的、暗含着异域的尘香,曾经渡过的热气腾腾的日子又扑面而来。

  第一天

  今早7点50分坐班机从成都去拉萨。现在去藏地的人可真不少,能坐近三百人的空客男女老少竟也满满荡荡。越过成都平原很快就到青藏高原的雪山之上,黄褐色的石土山,白色的雪顶,一道道的雪迹,壮观之余却越看越让人有些伤感,我们的万水之源现在竟这样干枯!9点40到贡嘎机场,一下飞机便被高原纯粹的蓝天,白花花的日光所震憾。高原的日光是直直的、干燥的热,但伴随着的却是不带任何杂质不带任何污染只有力度的风,吹得你直想张开臂膀迎着蓝天飞翔。不过一边看着美景一边还是要吃红景天、西洋参,防范高原反映。

  

  拉萨河

  顺着拉萨河顺着由高大的白杨树和柳树护卫的油路去拉萨城。沿途看两边的民居藏寨,全部由石块砌起,或者是干打垒的土墙,房顶插着五色经幡,屋外石块上晒着圆圆的黑黑的牛粪,穿着藏袍的男女出出进进,牵孩子提水劳作着。河边有块平台,绷满经幡,是一个水葬台。藏人有水葬、火葬、天葬、土葬、塔葬五种形制。来到藏地一为其神奇的自然风貌,再就会被这里神秘的民族风情所吸引,他们独特的葬礼便是吸引很多人的源由。拉萨河谷被一座座石山包围,这里盛产各种稀有矿石,由此山上也寸草不生,只是不管多高的山上也有迎风招展的经幡,寄托着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近了,近了,路两边开始和内地所有的城郊一样各种店铺多起来,马路宽起来,修车铺五金店宾馆饭店单位机关。。。一家家掠过,不同的是所有的名称全部藏汉双语。刚到住地门前,才下车就有人惊呼,看大十字路口的街对面,有四个藏人正在磕长头,满是灰尘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四个人就那么旁若无人的以自己的身体等量着土地,急忙拿出相机,摄下这来到藏地的初印象。

  宾馆是新建的,一半开张了另一半还在建,地理较偏,但离色拉寺却不远。这个前藏三大寺之一以喇嘛们辩经出名。打电话一问,那边直说“HELLO”,这也难怪,听说很多喇嘛英文要比汉文好很多。辨经从下午三点到五点,打车到那只要十块钱。四个人到那很想逃逃票,找小路不见,直接想闯进去,立刻就有三四个胖和尚追上来,看来是从窗玻璃上看到我们是游客,只有到这的藏民才不必付门票的,只好老老实实付了每人50的门票。

  

  色拉寺辩经

  色拉寺有一个大殿,三个嘉仓,还有很多的康庄。自己本来对藏传佛教不甚了解,对教制更不太知晓,只是边走边听同伴们介绍。简单粗糙的石路两旁分布着一个个四合院,这个依山而建的寺院规模大的出乎意料。一个个看似相同的院落承担着它们各自神圣的任务。最多的当然是供奉着各个佛像的殿堂,还有印刷经文喇嘛们打坐学习生活的地方。在大殿门口,一个中年人正在门前磕长头,旁边一位老阿妈领着两岁大点的孙子,小孙子穿着嫩黄的毛衣,也一下一下学着磕长头,老阿妈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看着。孩子的鼻头上留着一抹黑色颜料,据说是让老喇嘛祈福后留下的印迹。院子边的树下,坐着一排排藏人,都托儿带女,甚至带着包在襁褓里不足月的婴儿,大家低声谈笑着,享受着被神护佑的日子。

  来到辩经院,四周石阶上已坐满了游人,并以老外居多。院子里种着高大的榆树,浓荫蔽日,地上全是白灰色的砾石。院子里静悄悄一片,让你难以想象辩经会是什么样子呢?陆续的,开始有勤学的喇嘛进院,有的两手空空,有的拿着一方打坐的海绵垫顺手扔在地上,有的手里还拿着黄皮的经书。当当当,钟响了,从四面八方院子各处涌进一群群喇嘛。全都着红衣,年纪很轻,有几个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模样,一个个生龙活虎。先到先辩,基本上两人一组,一个坐在垫子上,一个站在面前,站着的好象是主辩,随着一句句经文,手舞足蹈,每句还要使劲拍着巴掌。他一句句说下去,用语言用表情用手用脚用腰身,费劲全身的力量表述着自己的观点。坐着的仔细听着,偶尔说上一句正中论据。现场辩经的声音越来越大,伴随着啪啪的拍掌声。大家虽然听不懂,但立刻被这生动的场面感染了,所有的人都在选角度选对象选动作,去抓住他们每一个有趣的势态和表情。有的喇嘛辩的热了索性拖去背心;有的辩的难住了,索性现场翻书;有的辩的高深了,会有两三个学习者集体听讲。这不是原来想象的表演或者敷衍了事,你能感到他们的专注他们的较真他们最为朴素的学习热情。想到他们每天要用个两小时在高原上,声嘶力竭双手拍红的辩经,你不能不肃然起敬。

  喇嘛们都去辩经了,所有的院子都上了锁,到处安安静静,转身看一眼高墙下长长的石路,再抬头看一看黄色的红色的墙映着蓝天,墙上的窗幔迎风飘扬。偶尔会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逃学的小喇嘛从路上经过,看见我们会羞涩的笑着从旁边快步走过。跟着他来到他们的宿舍,立刻被每个窗户上灿烂的鲜花所吸引,都是些好生易活的花草,红的铁杆海棠粉的山茶还有各色太阳花。看到这色彩,你不需要多费心机,随便举起镜头,都会得到最美的回报。

  从色拉寺下来打车去八角街,这片围绕大绍寺的街巷,是游人来拉萨最常待的地方。满街都是卖各种特产饰品的小店。同伴中有最爱石头的,走几步必进店,绿松石、天珠、蜜蜡、琥珀一样样翻看个遍。一个下午过下来,只是头有些昏沉,还算好高原反映不太重。再走几步眼见前面是座黄房子,这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酒吧了,据说曾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偷会情人的地方。三层的酒吧,一层是操作间,二三层已坐满游客,三屋的敞蓬坐着最好看风景,这里正处在街角拐弯,真是把来来往往的世间凡人看个够。二层放着记事本各类书刊,你可以悠哉游哉地呆坐。我们点了角卜、酸奶、素菜卷、藏馕、青稞酒。坐定后,看前后左右,后面两桌上各坐着一位神游女子,看书发呆纤纤素指夹着细长的香烟,旁若无人的享着阳光。一桌坐着两位银发老外正在和另一桌的一伙游客频频举杯互相祝愿。人们来到这,真是既可凡俗都事不关已,也会感到天下一家亲了。

  

  玛吉阿米酒吧

  从屋子中间的书架上拿下一本留言本,看天南地北的过客落下的只言片语,不管因何来到这里,形色各异的笔迹都透出的却是似曾相识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后来我还看到把这些留言影印成集的《玛吉阿米留言本》一书。看《中国西藏地理》进行快速的藏地知识扫盲。当拿起那本厚重的薜华克黑白摄影集《藏人》时,从翻开第一页即刻被感动了,自己今生是不会有机会深入更深的藏地去寻秘了,但看着摄影师历经十几年拍摄的各地藏人,妇女儿童,老人孩子,不管身处何种恶劣的环境,衣着如何肮脏不堪,共有的却是与天地一样纯净的眼睛。透过那一双双眼睛,你好似能看到那背后一段段寻常但又不凡的生命历程。

  菜品很快就上来了,也算是改良了的藏菜吧,味美干净,让大家赞不绝口。我最爱的还是酸奶,纯酸奶要加些白糖,搅一搅,用小勺一口一口品尝。再尝尝青稞酒,也是酸酸的,酒里还飘着一两颗青稞粒,咬上去脆脆的,有些象麦粒。看书干杯,一个有着美好阳光的灿烂下午就这样有滋有味的过去了。

  

  夕照布达拉宫

  从玛吉阿米出来已是近八点,太阳还明晃晃的挂在天上。来高原就要不紧不慢的游走,边看八角街两边的小摊,边往大昭寺走。我们无意间是在逆时针走,慢慢地逛,而迎面是一队队藏民在顺时针转经,拿着念珠摇着经筒,走的飞快。比我们再慢的自然是磕长头的,虔诚的一步步以身体丈量着大地。到大昭寺广场,门前磕长头的更多,很多都是一家老小扶老携幼,带着被卷前来朝拜。他们就那样起身点天点头点心,落身下跪再伸出双臂匍匐倒地,起来走三步刚好是身体的长度,再来重复刚才的动作。他们从不知多么遥远的地方一路这样走来,他们还要在这里整晚磕头,那种单纯虔诚的感情,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大昭寺广场外就是宇拓路,宽宽的马路两边是一家接一家的专卖店,各类名牌时新的衣着,让我们不禁讨论起这些东西能卖给谁,生意好不好的问题。听出租车司机说,现在拉萨的流动人口和常住生意人不少,年轻一代的藏民,也是很新潮的。从这又一路踱步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边公园绿树成荫、绿草如盖,人们在悠闲地散步。布达拉宫在夕阳下还是那么神圣雄伟,我们在宽阔的广场上来回走着,尽力寻找着角度,希求留下对它最初的美好影象。

  第二天

  早晨九点出门先去药王山。药王山与布达拉宫上的红山原本一体,红山是龙头,药王山是龙尾,后来因为修布达拉宫前的马路开断了山,藏民为了不断龙脉,分别在路中间和两边山头各修一座白塔,三座白塔上面用铁链相连,也算延续了龙脉。从药王山上侧面看布宫最有气势,不过我们去时满天乌云,天低低的,让我不禁担心今天还能否在蓝天白云下一睹布宫芳容。在这里看满屋的酥油灯,看一个个朝拜的藏人在各处添酥油,看十世班禅曾经修行的居所,看大红门上悬挂的五彩经辫,再从一个个黄金经筒间遥望布宫,上上下下每一处你只要抬眼低头都能看到绝然不同的景观。在这里最让我们惊奇的是,原来在藏地佛前朝拜,布施钱是可以找零的,你想捐一块钱,可手头只有五块整的,那你就从布施钱里自找四块回来。于是大家也都入乡随俗,在每处佛前留下自己的一点祝愿。

  藏地的天总是那样多变,从药王山下来,满天乌云早已散尽,明媚的阳光下,透蓝的天多彩的云让人看的激动。来到西藏你才会知道原本那么普通的蓝天白云,竟会幻化出那么多叫人惊叹的景观。在3600米海拔的高原,天真的看上去很低,云总是那么自由,在强烈的日光透视下,白的叫人吃惊。我真不知道再去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写那样美丽的景色,也不知再用什么词汇去表述自己心中的喜欢,一切的一切只能归于最为简单的-------蓝天白云!

  完全是石木结构的布宫现在为了加强保护,对游客每天只限制2000人,每队人进去限时1小时参观。还好提前定了票,得以沿阶进去看看。日近中午,高原强烈的日光晒的每个人都有些疲惫。不过每走一步总是能让你看到更多的美景。在拉萨为了突出布宫的制高位置,所有的建筑都有限高。这里就成了整个城市的最高点,看蓝天下的拉萨城依偎在群山之中,看最远处横跨拉萨河的哈达样白色铁路桥。伴随着自己越来越沉重的步伐,越走越让人感叹的还是眼前壮观的布宫,以及在一千多年以前远嫁的文成公主。

  顺着高大的石阶沿着之字形道路一直往上,最后步入白宫。刚进去就听到欢快的歌声。原来是正在维修布宫的藏民们在房顶上唱劳动歌,干活的主要是妇女,都包着厚厚的布巾一边拿着长长的夯一边齐声拉着藏地特有长音唱着歌,两边房顶两队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听着对歌,他们头顶悠然飘来一朵白云,急忙按下快门。房屋下就是唱藏戏的院子,从前达赖就坐在院前高高的屋子里看戏,藏戏里跳傩的演员面具都要向上斜带,也就是为了方便坐在高处的达官显贵观看。随后又依次在白宫看了十四世达赖曾经生活起居的地方。

  红宫主要供奉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最大最有名的是开创了政教合一的五世达赖,最具传奇色彩的要算六世达赖。在六世达赖灵塔前有导游背诵了他写的两首情诗:

  其一: 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时时浮现我心上。

  其二:第一不见最好,免得神魂颠倒。第二不熟最好,免得相思萦绕。

  后来我们买了六世达赖的情诗选和他的生平介绍:六世达赖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他从万人之上的达赖论落为被人追杀的流浪者,做乞丐、背尸人,游历四川、青海、尼泊尔等各地,但在各处他还是那样大度洒脱,最终他在被解送北上时,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遁去,不知所终。他的情诗简单直白,却透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味。藏传佛教活佛的转世灵童是最让世人熟知,也最为神秘的制度。藏地每个大的寺院都有自己的活佛。后来在书上看到十四世达赖的曾经三个待选转世灵童,相貌真的很相似,也曾看到活佛圆寂三个月后的照片。一切真的只能用“神秘”二字去解释了。

  下午去大昭寺,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一个个佛堂看去,最感兴趣的还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据说大昭寺是在湖泊上建的,由白羊背土填湖才建成,在一个石洞前,据说最有佛缘的人能从中听到水鸭子的嘎嘎声,我也侧耳近听,自然什么都没听见。上二层转经筒,三层上到处是金壁辉煌的金顶,一群群鸽子四处飞翔,几只懒猫也卧在上面晒太阳。游人在四处乱转着找角度,摆POSE。转过一角,在一个敞棚下六个藏族妇女正坐在地上清理布施钱币,她们极熟炼的数钞、清理、捆扎,见到游人微微一笑。后来还在游览资料上看到,说是大昭寺顶上有一露天厕所,里面可见金顶金光四射,风光无限,可惜当时不知也没有去见识见识。

  今天换了住处,近在市区。晚上就在路对面的关中风味小吃吃油泼面、哨子面、擀面皮。味道还很正宗。拉萨海拔高,所有的水煮饭菜都要用高压锅。街上有专修高压锅的店铺,这里的高压锅可能也是尺寸最全,功能最多的了。吃完饭在街上随处乱逛,入夜的拉萨街市与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那么相似。昏黄的路灯,各种店铺,小摊小贩卖着水果日用品。迎面走来几个穿着入时的少女,不由得人要行注目礼,再走近竟全说的是藏语。

  夜黑下来,天开始落雨。从宾馆的窗口可以远远看见布宫,白天多彩的布宫夜晚也布置的灯光辉煌,但在雨中,一切都静静的,只有细细的雨在高原上空飘洒着。

  第三天

  今天一早出发去后藏日喀则。顺着拉萨河走,到曲水县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一路经过拉萨经济开发区、几家藏獒养殖场,路两边依旧是高大的白杨和繁茂的柳树。西藏栽柳始于唐朝,由文成公文自内地带来,自然是灞桥柳了,让我们这些陕人看着很是亲切。进入雅鲁藏布江流域,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最窄处走到河床的最宽处,从水流湍急的高深峡谷走到波谰不惊水天一色的河谷平原。从没想过在高原也能看到千里平原绿色遍野的盛景。河谷两岸是一马平川的青稞田,偶尔绿油油的田间会夹杂一小片黄色的油菜花田。一些田地里藏民们赶着头上绑有经幡彩带的牦牛耕田,田边就放着小孩子、水瓶装的酥油茶和干粮,日到中午就在田边解决午饭。远处的青山横亘,厚厚的云层飘绕在山间,时尔与天相连遮住面容,时而露出些许蓝天,云在高原姿意随行无限自由,与天与地与山与水构成一幅幅难描的图画。路上来来往往的是旅游车挤满藏民的班车坐满村民的拖拉机,偶尔还有一两位骑行藏地的壮士。路旁的藏宅大多规划的很好,一个个小小的村落看上去整齐有序,最好的建筑还是学校,哪怕很小的乡镇校舍操场都一应俱全。

  我们先要上到4790米的岗巴拉山去看羊卓雍错,这也是进藏到的最高海拔。上山公路一圈圈在山间盘旋,一转一转眼看最高处的山顶还埋在云雾里,大家不免为司机捏一把劲。车上已经有人用起了随身携带的小瓶氧气。我还好,没有什么反映,只是睁大眼看窗外的一切。这么高的山偶尔还有小块田地,还有小羊牦牛在山上吃草,真不知它们是如何上来的。再往上全是光秃秃的,只有一些苔癣和高山草甸,在山顶在那后边真藏着圣湖吗?我们的车终于也钻到了云里,路旁树着浪卡子县的路标。到了,再伸头一看,在群山环抱之中,羊卓雍错静静展现在那里。山顶风很大,云跑的更快,刚刚还是蓝天白云,瞬时就乌云压顶,把一切笼罩在迷雾里。湖水也随着天光变幻着色彩,幽绿、蔚蓝、深蓝、黝蓝,云投在山上,山映在湖里。据说羊卓雍错的一绝是她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但她却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高山顶上,有人穿短裤汗衫,也有人罩着羽绒服。山上有藏民卖各种藏饰品,有人牵着藏獒、牦牛与游人拍照。生意人很是粘糊,只要有搭腔的,就紧追不舍。他们就在山顶搭着帐蓬,吃住在山上,就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跟着大人一天在湖边游荡着。

  从羊湖下来原路返回中尼公路继续前行。西藏两位主要活佛,达赖统管拉萨、昌都周围的前藏,日喀则地区以北属后藏由班禅统管。扎什伦布寺就是班禅的主寺。下午四点到达时,游客还很多,从大门口往上望,历代班禅灵塔殿依山顺次排开,最右边的是晒佛台,雪顿节时寺内最大的唐卡佛像悬挂于上接受各方信众的朝拜。进得寺内,当地的老阿妈们躬着背挂着念珠一个跟一个转着经筒,或着在树下浓荫处围坐着聊天、喝茶。老人黝黑的皮肤上沟壑纵横,与古老的寺庙,幽深的寺巷构成藏地特有的画面。十世班禅灵塔殿和历代班禅合葬殿都是八十年代以后修建的,看到里面金壁辉煌的灵塔,色彩绚丽的壁画,任何一位游客都不得不叹为观止。扎什伦布寺僧人最多时曾达4万,这里也是流浪狗的福地。晒佛台下两位老喇嘛和一个小孩两条狗正在悠闲的晒太阳,小孩子还在上学,老喇嘛见谁都露着和善的笑容。转一个弯,寂静的小巷里,高墙上正坐着两个年轻喇嘛在谈笑,蓝盈盈的天映着枣红的袈裟黑黑的脸庞快乐的笑容,抬头间不觉自己的心里也盛满平和的笑意。

  日喀则主要是黑龙江和吉林两地援建的。新城里道路宽阔,象内地一样的风帆路灯,高杆灯;路两边还有新建的居民小区,别墅区;路旁的火锅店生意颇好,藏民们一家老小也围坐桌前欢度周末;小茶社里打麻将纸牌的藏族老少笑逐颜开。漫步在雨意微凉的日喀则街头,仅凭城市风貌,又哪里有3000米高原藏地的景象!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一家藏式餐吧,小小的门头不大引人注意,但里面布置的却极具特色,藏家家庭式的摆置,收集的各式农具图腾农作物,低挂的白底蓝花门帘,配着褚红色的墙面,各处悬挂着老照片,让人立刻步入一个纯粹的藏家之梦。步入里间,已有两个藏族小伙和一个英国人用英语在高谈阔论,好不热闹。我们四人坐在另一边,点上还没尝试过的酥油茶、糌粑和最爱的酸奶。再拿《藏地牛皮书》《暮色老城-----拉萨老照片》《西藏与西藏人》各人一本看起来。酥油茶照例是用小水瓶装起来,尝一尝浓浓的奶味里咸咸甜甜,据说每百斤奶才可提取五六斤酥油,最好的酥油要供奉神佛前的酥油灯,而藏民每天必不可少的就要喝酥油茶,所以藏民没听说缺钙更不会骨质酥松。糌粑主要用青稞粉做成,可以直接用手捏成团状吃,糙糙的有些象原来燕麦粉的味道。

  几个人埋头看书,遇上有意思的,轻轻读几句,沉浸在藏地的风俗地理人物里,让人对这个神奇的地方更增添印迹。我看的是老照片,从前的拉萨城,从前的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八角街,最有意思的是从前的人物。有一位叫丹增的贵族,本来已走上佛学的顶端,但在闭关修行时巧遇一位尼泊尔摄影师,从此眼界突变,不仅自己请辞了做活佛的机会,而且用金钱买通庙堂之人,也不让自己的儿子当活佛,直至去世他也给儿子留下宽宏大量、宽容负心之人、理解一切世人的遗言。原文读起,大家不禁佩服他的胸襟和气量、远见和卓识。再一会,同伴又读起仓央嘉措的情诗,藏地有关天葬水葬的制度,还有进葬的路线,此行未去的几大圣湖,更为瑰丽神奇的自然奇观,每每听到都让人连连感叹,这真是一块让你一来之后就会魂牵梦萦之地啊!晚上回宾馆,踫巧一段路灯坏了,黑区区一片,走到半路一个同伴忽然一惊一跳,竟是人行道边树上栓的一条藏獒跳起来,幸亏链子短没扑到人,几个人连叫惊险,于是换走到大马路上,一字排开走回住地。

  第四天

  今天的任务就是回拉萨。一早不紧不慢起来,从日喀则坐车返回。路过尼木县,眼见前面旅行车一辆辆停在路边,原来前方是个天葬台。下车仔细远看,路边独独隆起一座山,在清晨的暗光里黑黑的,一辆小货车停在半山腰,再细看一个着红衣的喇嘛正慢慢从山上下来,难道今晨在上面刚举行完天葬,当地人证实了我们的想法。西藏神秘的葬礼,是许多人来藏地探求猎奇的一项内容,据说从前是允许游客观看仪式的,后来因为游人拍照闪光灯惊吓了神鸟秃鹫,影响了葬礼进程,后来就不许再观看了。现在远观面前的山顶,不能想象在清晨三四点钟那里曾发生过灵魂西归以及秃鹫们激烈的争夺仪式。缘于对天葬的不了解,回来后曾看过别人几篇记叙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烈景象和感受,特别是一篇关于60年代眼看一位19少女前一日死亡第二日天葬的过程,真把一个如花的少女倾刻间以最原始的工具最残忍的手段变成一具白骨再把白骨敲成粉末,单凭那些文字就已看得我目瞪口呆,从头到脚不能理解。我只能说对于这种生死轮回的宗教仪式,我也就只能远远的看一看山顶,遥望一下蓝天下静静的山脉,远远的做一个过客,仅此而已。

  天葬台的山脚下就是清澈的溪流绿树,周末在家的孩子在路边聚了一大群,围着游人。大家照例给他们分发糖果点心。哪里的孩子看着总让人怜爱,哪怕他们浑身糊得脏兮兮的,但那一双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总是透着世上最真最纯的善与爱。总是大孩子领着小孩子,一两岁的孩子趿着鞋子,也能快速地翻身下到路边的沟坎里再手脚并用爬到路的另一头。这里是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家乡,在外人看来即使很难行的路即使很艰难的行程,与他们却是最为自然最为亲切最为熟稔的地方。他们亲热的与牦牛与绵羊山羊与藏獒与一切的山山水水做朋友,在这最为广阔最为寂寥最为多彩丰富的天地里,他们从小便与自然融为一体,就象酥油和糌粑一样总是相依相存。

  又来到布达拉宫的脚下,这座伟大的宫殿,从各处望去它总是给你一个个不同的身影,一份份不同的感受。今天下午我们绕到它的身后,从龙王潭边去看它。龙王潭据说是修建布达拉宫取土后自然形成的湖泊。现在重整一新开辟为宗角禄康公园。从公园西角进去,只从低垂的柳荫清澈的湖面看一眼,大家心里即刻就充满欣喜。蓝天下灿烂的夕阳里红宫白宫映在水里,呈现出与正面看它时迥然不同的景象。从没想过,一直以雄伟壮观示人的布宫也会有这样柔情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一面。每走几步对准焦距,都是一幅绝佳画面。再走几步,水里游来一群群或白或灰或黑的水鸭子,鸭子在水面油油划动,轻轻荡起波纹,好似搅乱了平静的倒影,但再看水晕里影影绰绰的图画,又好似是印象派大师的天然之作。一时每个人都变成了摄影师,频频举起相机,或横或竖,或以绿树掩映,或合以水中倒影,或衬以明净的蓝天,或追随来来往往的水鸭,每个人的想象力都高度调动起来,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好的构思,眼前的一切总会给出最美的回报。公园的绿荫树下拉萨市民悠闲的散步,还有老阿妈在缓缓摇着经筒。眼前让我们这些外乡人惊喜不已的美景对他们早已司空见惯。公园北角设有大众健身设施,在古老的宫墙下人们自在的健身,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孩子在旁边跳着皮筋,还有推着胖娃娃游园的,一切都充满温馨和平凡的快乐。

  八角街,还是八角街。从公园转出又顺着宇拓路来到大昭寺广场,来到八角街。算算来到拉萨三天,每天都要到此逛一圈。不过比起住在这,从早到晚看着世俗风情的人们,我们来的时间还算不够。如果说布达拉宫是高高在上的政治中心是人们心中的天,那大昭寺八角街从一开始就是芸芸众生的乐土。从西藏回来后专门查询有关资料: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公主从加德满都带去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文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 1995年,十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藏族人民例来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意思是围绕大昭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发亮的石块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

  大昭寺八角街自然地构成佛教极乐世界的坛城格局。而关于坛城,资料里是这样说的:

  曼荼罗,意思是"坛城",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曼荼罗,是梵语mandala的汉语音译.藏名为了dkyil-hkhor。在古印度,它的本意是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意译为“圆轮具足”、“聚集”或“坛城”的意思;也引申为“诸佛菩萨聚集的空间、或者是彻悟的本质”。

  所以自从建好大昭寺后贵族商旅便依其四周不断延展开去,以居住在离佛主最近的地方为乐。而在今天,对于一般的游客这里也可以说是西藏的缩景,是最近距离观察西藏民俗的最好地方。临近夜晚,天色渐暗,大昭寺广场周围还是热闹非凡。周围做各种小买卖的、放着印度歌带、卖四块钱一斤的当地小西瓜、廉价的衣服,最多的还是西藏各式特产。广场上刚好有一群刚来自遥远地方的藏民,男男女女有十来个,有人正给他们合影,他们黝黑的脸上露着最纯朴的笑容,站的端端正正,风尘仆仆里显现着最满足的虔诚,那一刻周围几个游客也不由拿起相机,留下他们此生最难忘的时刻。

  大昭寺门前还是聚集着磕长头的,白天看时你也许会象看一般的影像一样只留下淡淡的印象,但在夜晚,在飘飘摇摇闪亮的酥油灯里再看那些大人孩子无比虔诚的身影,你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在指导引着方向?和无数的藏民一样以顺时针再转八角街。路上会不断有乞讨的孩子跟着,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有一个穿着还算干净的女孩围着我们时,我们再没有零钱和糖果了,那孩子竟照准一个同伙屁股上狠狠的拍了一巴掌。面对此情,我们真不知是悲是笑!也看见有拉萨城里的老阿妈,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挂着念珠,拿着厚厚的一角毛币,看见乞讨的看见磕长头的会逐一布施;也有一样乞讨的,看见处境比自己更艰难的磕长头者,也会上前帮助一点。街上大部分小货摊都收摊了,耳边没有了吆喝声,眼前没有了招睐,有的只是一拨拨为着各自目的向前向前的人们。这时你心中的问号会不断冒着泡升起来,为什么为什么?马丽华的《走过西藏》写到,在凄苦的藏北,构成藏民物质和精神的两大世界,从来就是后者更大于前者。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所有的雪山湖泊都是有生命的神者,都在不断演化着,关于山水神佛的传说和梦幻会被他们说的比现实还真切,神佛传说天然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许只有对宗教对自然的一切最广泛的崇拜,才是支持他们能在环璄恶劣的高原得以生存下去的支柱。一切的向望都会浓缩在“嗡嘛呢呗咪吽”的六字真言里。

  世间的一切你并不必去一一想通,更别说在这尤为神秘的藏地,尤为活生生的异乡浮世绘里。我们只是慢慢的走着。忽然一扭头竟远远看到更远处布达拉宫上空升起一弯细细的上弦月,黑夜里布达拉宫已经灯光辉煌。而我们走累了随意坐在小贩的推车上,看着眼前磕长头的一步步过去了,看着转经筒的一摇一摇过去了,我们的眼不禁有些不够用了,我们的心呢,莫不是也沉到了长长的八角街上?

  第五天

  今天一早5点半起床。吃完早点坐车去机场。6点40左右天渐渐亮起来,刚好走在拉萨河上,清冷的晨光把河水照得暮蓝暮蓝的,一点一点远山遍散上金灿灿的光芒,天依旧是瓦蓝瓦蓝的,心里对这片土地的感受有些说不清倒不明,就让仓央嘉措的情诗诉说心情吧: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天空中洁白的仙鹤

  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对于尼泊尔与我是陌生的,缘于自己的学识粗浅,缘于自己多多少少以什么泱泱大国的自负心态去看别国,尼泊尔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弱小领邦,只不过是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高山小国罢了。到2001因为震惊世界的尼泊尔王室血案,才让人对其有所注意,惊异于那里也会发生包含着爱情、王室、凶杀等一系列元素,仿佛一出活生生的莎氏悲剧。再就是看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大文人直感慨,原来在走过几大文明古国之后,充满无尽失望和忧烦,但竟在尼泊尔得到一些绿意,得到一点安慰,那会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呢?

  从拉萨到加德满都只有区区55分钟行程,飞机在西藏这边焦黄的土地上飞行不久就进入连绵的雪山,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白皑皑的雪山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再几分钟广播里传来声音:我们正在飞越珠穆朗玛。我刚好坐在窗口,那一座座世界巨人就那么肃穆地耸立在云层之巅。这里是真正的世界之源,真正的生命之源,哪怕固守万古的寂静无声,哪怕只是孤独地矗立在飘渺的云海之上,但人类的目光从来没有自这里离开,人类的脚步从来没有自这里停歇,千流万壑从这里始源,这是最自然的生命圣地。此刻,从万里高空注目着他们,在棉花糖一样的云海里,心里只有兴奋后的崇敬,眼睛只在从远至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由近目睹他们远去。手里不停拍着,特写合影映着蓝天对比着机翼,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传奇,这里真是教人向往的天堂,还是无数人希求的仙界?你在迷糊着,而他们却又是那么真实,地老天荒高高屹立在地球之巅。

  翻过喜马拉雅山脉,大地立刻换了颜色。到处已是郁郁葱葱,偶尔在云逢里会看到绿林里闪现着星星点点的白光,应该是尼泊尔民居。飞机很快要下降了,青山翠谷河道沟渠大片的民居一片片,越来越清楚。很快大家发现下面有很多高高的炮楼状东西,会是古代的碉堡,那不会这么多吧?会是游击队的塔楼,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吧?再往下更仔细一看,竟是一个个砖厂的高烟囱,旁边还码着很多红砖。很快我们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加德满都机场到了。

  下得旋梯,一股湿热的气息立马符上身来。眼前是红砖建成的机场大厅。里外没有任何修饰,原本的材质红砖就那么直白的祼露着,但看上去却并不觉得扎眼,朴素里已显现出南亚的颜色。后来才一一接触,包括我们住的宾馆去的名胜古迹都是这些红砖建筑。最普通的红砖在这里得到最为广泛、最为普及的应用,而且变幻出最独特的造型。与国内相比,这里的机场太简朴了,甚至有些寒碜。跑道周围就是杂草中间只用铁丝网隔离,大厅里悬着吊扇,没有几张旅客填写各种表格用的座椅,出门就是一串狗在自在的游荡。我们的导游库马尔先生正在古老的旅行车前等着我们。他是一位有着黝黑皮肤留着小胡子矮个子的中年人,后来得知他已经45 岁了。

  坐上车很快到市区,拥挤杂乱的街道和市面,满天横七竖八的电线网,路很窄,到处是印度产的老式车,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声音奇大的车喇叭,人们几乎全趿着拖鞋,女的大多发际前点着蒂卡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裙,男的大多衬衫短袖。六月已进入这里的雨季,强烈的日光中也能感到无处不在的潮意。我们有些不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吗?心里充满刚从寂静的雪山之巅掉入纷扰杂乱的凡尘不能不有的疑惑!

  车很快来到我们入住的EVEREST HOTEL,宾馆里外也皆是红砖构筑。房间设施还算齐全,电视是十四寸的,满是雪花,声音嘈杂。加德满都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从四楼窗户望出去,城市周围的山,城里高高低低散居的民房一览无余。收拾好后,我们去另一个饭店的中餐馆------中国山用午饭。结果大出意料,前两天在西藏几乎没吃什么好的团餐,这里的川菜却很正宗,也比较卫生。原来有个绵阳人的老板和厨子。这里的中餐馆不是太多,他们的生意也还可以。

  

  帕坦杜巴尔广场

  吃完饭去看苏瓦扬布佛塔。一路越过大街小巷,越来越对这里的司机满怀敬意。这里几乎看不见什么红绿灯,街上行人车辆乱行,街道狭窄,人流如潮,可司机照样把车开的稳稳的,什么小巷子都敢往里追。摩托车手更是开的飞快,一个个都象是能参加车赛的好手。大家直呼,这样的街况,真要把有些国内司机吓个半死!

  2500 年以前,苏瓦扬布佛塔(Swayambhunath)就已经高居在加德满都西郊的小山上了。它同时也被叫做“四眼天神庙”或者“猴庙”。之所以叫它“四眼天神庙”,那是因为这座佛塔拥有高耸入云的金色塔身和巨大的佛眼;而之所以叫猴庙,则是因为这座小山,除了是佛教的圣地以外,还是猴子的快乐家园。在关于加德满都的传说中,苏瓦扬布,就是古代加德满都湖泊生长出莲花之处。沿着长达数百级的台阶一路往上,可以看到巨大的佛塔。塔基是白色的半圆球体,象征宇宙,塔顶和塔基之间悬挂着五彩经幡,随风飘拂,据说这样经文会传送到神佛的耳朵里面,塔的四周有巨大的佛眼,那是释迦牟尼的眼睛,正无所不在的注视着世人,这个佛眼,现在已经成为尼泊尔的象征。绕着佛塔还是一排排佛塔。不过从这里的山上可以鸟瞰加德满都。这个城市怎么去说呢?我觉得她象乡村的都市,但市区蔓延面积却很大,零零散散铺在整个加德满都谷地。与看一些不太懂的佛塔相比,一群孩子的出现引起我们更多的兴趣。小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一个个满脸笑容,与我们友好的招呼着,在这些灿烂的笑容里,我们也第一次感到这个国家的美好。

  

  帕坦的小巷

  穿行在大街小巷到杜巴尔广场。这里汇聚着旧王宫、活女神庙、猴神宫殿、杰葛纳神庙、塔蕾珠神庙等大大小小几十座佛塔神庙。砖木结构的建筑,每一座都雕着精美繁复的窗格、图案,让人看得目不睱接。最让人惊奇的是这里所有的古迹全都呈现着它们最原始的状态,全都与周围民居、当地人的生活相互交融,神殿下就是卖菜卖花的小贩,台阶上到处是闲散的市民、路人、商贩、睡觉的老人。广场上空群聚着野鸽子和老鸦,地上到处卧着狗,这里的狗也懒懒的,十有八九都是随意倒卧在地。面对如此,真不知是感到,象现在这样最不加保护,任由古迹赤裸裸地被世俗的生活和无尽的垃圾包裹,这会是个叫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就去保持古迹最本原的功能,它们就是与人们悉悉相关接受朝拜顶礼就是构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就让他们显现出最初的面目,与熙熙攘攘的市井照映,不是更有生命力吗?

  对游人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活女神庙。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把活生生的女童敬为神灵的国家。活女神叫做库玛丽女神(Kumari)。她们要释伽家族中金银手工匠家的女孩里选择,她要符合32项条件,最后还要把几名待选者一起在塔蕾珠神庙中与供祭司用的血淋淋的羊头牛头和各种凶恶的面具待上一夜,第二天最面无俱色的才能当选。从此她便要过上孤独的童年生活,而在青春期到来后,她又会被新的女神所替代,从女神重新变为凡人,社会也不会她们有所资助,而从前的女神库玛丽因为从小远离人群,又没有接受教育,退位后很难适应社会。而一般的男子又会因为世俗传统认为与女神结婚不吉利,因此库玛丽总是会形单影只地渡过余生。近几年社会对女神制度越来越提出很多质疑,去年底政府决定对库玛丽退休后每月给予一定补助,而现代社会观念的转变,男子们也会愿意与一位既美丽又有供养的前女神渡过余生。我们来到那个阴冷潮湿的院子里,向上喊着Kumari,一位老者说女神正在睡觉,让我们待会再来。半小时后,大家又来到院子里,楼顶的鸽子随意飞着,这里很安静,与外面喧闹的街市形成反差,等了一会儿让大家都收好相机不能拍摄,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站在了窗口,这就是当今的库玛丽,她面无表情,随意扫视一下仰视她的人们,只有五六秒又闪进了黑暗里。大家默不做声,在箱子里投了布施,与前来拜祭女神的教徒擦身而过,又来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杜巴尔广场边上是一家接一家的手工艺店。尼泊尔几乎还处于农业文明时期,没有工业制造业。主要是一些手工作坊,手业工、旅游业是这个国家的支持产业。这里的木雕、石雕、金银器、首饰、地毯、羊毛制品都是上品,让人看得眼花瞭乱。而在这些店外,在灰尘扑扑的大街两边,一家挨一家的是卖日用品的小商小贩,全部都是来自中国的最低劣的小五金内衣裤、儿童玩具,简直把整个大街两边变成了中国内地最偏远小城的批发市场。再转一个街角,有人就在街边架着小吃摊子,红红绿绿粘粘糊糊做的什么面食,叫人不忍再近观。再走几步到一个临时的车站,长途车顶夸张地放满东西,脏乎乎的车里人们面无表情的呆坐着,到处吵吵嚷嚷,到处都被零乱的垃圾充斥着。一看你会惊讶,二看你会心烦,终于一程接一程这样街道会让你疲备,那还是回住处吧。

  下午饭是在另一家宾馆用,是在新王宫附近,叫做中国宫。这里却是另一种景色,草地泳池古典的宾馆。一切的设施一切的服务又充满着英式的秩序和礼仪。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与刚才纷乱的世界仿若隔世。晚上去宾馆周围随处转转,没有街灯的街市黑黑的,路边还有小摊,卖的菜干干瘪瘪,真不知会有什么收益。来到路旁一家名为BAKER CAKE 的酒吧,这里的啤酒面包烤鸡真是不错。后来才知这里的招待全是聋哑人,这才记起这里也是网上贴子里曾介绍的一个好去处。

  第六天

  今天要去巴格马提河(BAGMATI)河边看印度教火葬。尼泊尔80%的国民信奉印度教。巴格马提河是恒河的支流,是尼泊尔的圣河。在《千年一叹》里余秋雨看过恒河后,连连直叹“我拒绝说你美丽”。不知这里会有什么样的景观。看火葬难道是一些古迹或者遗址?或者是一些图案模型?---------原来都不是,我还是想的太温情了。

  沿石阶而上来到巴格马提河边,看惯大江大河的我们,看这条河只与国内一般的小河流相仿。再走几步,眼看河对岸,两个高台上竟燃着两堆火。库马尔说,今天是周一,举行火葬的很多,那就是正在举行火葬的两家。我们不禁大为惊讶,原来是看真的火葬啊。库马尔继续说,这在河的下游,两家举行火葬的只是穷人。河边就是帕苏帕提神庙,供奉着印度教的毁灭神湿婆,庙内只有印度教徒才可进入,紧挨神庙的是供皇家和富人举行火葬的地方,河上有两座桥,桥下游就是穷人的地方了。这里的葬礼没有哭泣和哀悼,只是默默无声举行葬礼,亲属朋友在旁边祝福死者快乐地进入极乐之地。再往上走,今天富人区也有两家火葬。死者先是用黄丝布包裹把脚浸入水中,进行完各种仪式后移至火葬台,由火葬师尽去衣物首饰,他们也就那样随手抛至河中,再由死者儿子点火,并压上稻草木材,经过两至三小时完全烧至灰烬,灰烬最后也倒入河里。据说2001年前国王王后也是在这里,依这种形式火葬的。火葬台边就是一群群孩子,光着身子跳到河里游泳,也有拿着很长的铁链,前端绑着磁铁,希望把死者的首饰再捞上来。最后库马尔又面色凝重地说,现在是雨季,河水尚丰,而在枯水季,河里一片垃圾,气味不太好。

  身旁是一排整齐的佛塔,还有几个全身绘得粉白五彩的苦行僧,他们是一群不属社会政府管理的人群,不管他们曾经还是高居上层的富人,一旦成为苦行僧,他们就成为了毁灭神湿婆的弟子,并以鞭苔今身、获得来世为信仰。他们只能吃素,但却可以抽鸦片,而且就近在咫尺,几个苦行僧就和两三个不良青年聚在一起抽鸦片,而这政府也是不管的。他们还以自身别具特色的形象招睐游客给自己拍照并收取小费。

  

  巴格马提河畔的帕苏帕

  坐在河边,远处是青幽幽的山林,河下边火光一步步燃起来,浓烟大起来,身边有几个苦行僧来来往往,河阶上有几家祭奠先人的摆着酒菜,到处弥散着蒂卡的气味。面对如此,不解的心中再添很多说不清的厌烦。这更多的还是源于对宗教的不理解,余秋雨行至印度时总结说:面对几大宗教,可以说佛教为智者文明,印度教为土著文明,伊斯兰教为外来文明,但最终的现实,在它们主要的发源地现在形成的宗教势力却为土著文明第一,外来文明第二,智者文明第三。在这最为落后贫穷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宗教真不知到底给人们带来的是乐是福还是苦?但另一方面,眼看他们对死亡的淡然,对死亡的超脱,也让人回想国人对于葬礼是不是也过于排场,更别说很多侵占土地的豪华墓地。生死轮回本是自然现象,对于死亡赋予太多或太少的含义,再依各自的程序做为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似乎又逆转了生命原本的意义。

  

  帕坦的古庙

  看完火葬去一处手工艺加工作坊。一片幽静的树林里,一溜排着一个个作坊和展厅。手工匠们用最为原始的方法正在做铜佛、画唐卡、雕制工艺品。低矮的房子,破旧的设施,纯乡土的地面,可以想见雨季院子里肯定很泥泞。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两女四男正在专注的描画唐卡,细密的画法,鲜艳的色彩,传承着从古至今让无数人心动的古老艺术。靠近门边一位着紫衣的年轻女子尤其认真,根本不理会身边来往的游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笔端,自己的世界里。库马尔说这位女子来自日本,在这学画很久了。手艺品展厅里依旧是让人心动的各式特色雕刻、首饰、纯手工的制做,看上去真是比八角街那种一看而知的机制品好很多。

  下午去帕坦。整个加德满都谷地分布着三个城市,另外两个就是帕坦和巴德冈。很久以前,这三个地方分别是三个王国。而帕坦和加德满都只隔着小小一条河,两个城市几乎全连在一起。车子不知不觉就进入帕坦地界,依稀里只觉这儿的街巷更为幽深,少了几许加德满都的喧闹。弃车步行在巷子里,随着库马尔在四通八达的巷子里穿行。不走几步就一座佛塔寺庙,都是金壁辉煌,雕刻异常精美。原本很多这样的庙堂,也就是周围信徒集资捐建的,礼拜朝佛就如吃饭睡觉一般是他们生活最寻常的部分。所以现在所有的庙堂也就那么自然地与民居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妇女们刚接了下了学的孩子,就顺道牵着他们到佛前礼拜,哪怕顺手给石佛前点一些蒂卡。游人兴奋地在拍红砖佛塔、黄铜佛像、馏金寺庙以及无处不在的居民们恍若昨世的房子。而友善的尼泊尔人也会在窗口微笑着,和来自远方的游人打着招呼。特别是孩子们调皮的笑脸,总是引得大家驻足观望。窗口里偶尔也会伸出相机,我们拍着他们,他们也拍着我们。一条一条这样的小巷,一些巷子简陋的仿若村巷,这就是尼泊尔的独特景观,如果没有向导自在的随意溜达,也许能发现更多的景点,也许会擦身错过多少庙堂。

  这天正好是帕坦的一个什么节日。据说尼泊尔的节日多得比一年天数还多。在一处较为宽敞的街道,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两辆木轮车上高高地绑着两棵象圣诞树一样的绿枞树,男孩子们排起队峁足劲准备拉动车子,小伙子们一个个爬上树干,还有在树下跳舞的,妇女们刚放学的小孩们穿的五彩缤纷坐在一旁围观着。据说两辆车子要沿街游行,热情的欢笑将走遍这里高深阴冷的街巷。

  

  各族后裔的孩子们

  再走几步,来到帕坦的杜巴尔广场。原来帕坦、加德满都、巴德冈各有一个杜巴尔广场,有三个王宫,而且全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也算是世界少有的一件趣事吧。又是美丽的王宫,规模宏大的佛塔、寺庙,古迹在这里真也有点铺天盖地的感觉,不象别国任何一处遗迹都会郑重其事的围起栅栏,标上标迹,把它们独独的保护起来。尼泊尔的历史宗教我不是太懂,所以一些古迹总是记不住名字,也弄不懂其中的关系,但就细细看它们外表的精致,也能想象当初建筑时的不易和难度。走在巷子里,几个小女孩围上来,单看她们的容貌,似乎是尼泊尔、蒙古、印度人的后裔。尼泊尔本是一个东西亚连接之地,各方历史文化对它影响很大,就从宗教来说,在立为国教的印度教之外,也同时存在着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而印度教认为他们法力最大的湿婆神就住在中国境内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山上,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也全都发源于这座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每年从印度、尼泊尔都会有无数人去中国朝圣,如果是住在冈仁波齐脚下的藏人来到尼泊尔,这里的人们也总会给他们特别的友好。

  晚上打车去泰美尔。这是加德满都外国人聚集地。所有有关尼泊尔的旅游介绍中,总是把它描绘成自由如天堂般的地方。从住处去那只要 100卢比,相当于12块人民币。车很快来到一处小巷密布的街区。虽然很多商铺已经打烊,但从仅开的几家服装、工艺品、书店、首饰店里,我们也能感到这里独具特色的味道,前辈旅友们的介绍真得不假。关键是这里那种自由自在的氛围,你会很快从鳞次栉比不同于外面大街的商铺里感受到,干净整洁的手工艺店铺,小小的种类齐全的超市、书店,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店,装备齐全的户外用品店,这些店铺间是无数的餐馆、旅店、酒吧、网吧。各种异域风情的餐饮,旅店,总是悄然处在巷子静处,入夜,各间装修极具特色的门脸透着昏黄的灯,各种类型的音乐从酒吧里传出,背包客们悠闲地坐在开满鲜花的露台上,喝着啤酒快意地聊天。这里的商品也不太贵,而做工的精细也会让人叹服,即使你不是一个购物狂,即使你对旅游购物会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排斥,但在这里你也不禁会买一样小小的工艺品,做为旅途里小小的纪念。

  第七天

  今早10点去巴德冈附近乡村的HIGH VIEW RESORT 山庄。车子很快驶出城市,弯延的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到底比城市少了许多。尼泊尔真正的广阔的乡村开始显现在眼前。现在正是这里的插秧时节,田里一排排劳作的大多是妇女们,绿油油的田野里配着五彩的衣裙很是耀眼。路边乡村的房子大都与国内相仿,水田边常常独独地竖起单幢砖楼。路过一个小镇子,这里的人们又在过节日,村民们盛装打扮,高高地举起祭祀用品,在炎热的太阳下欢快地吹拉弹唱。

  走了大约一个半钟头,车行到一个乡村的岔路口,既窄又陡的土路让我们担心起司机的技术,不过这里的司机总是让人叹服的,三盘两盘把车倒到一块空地上。下车从干净整洁的石子台阶一路步行。没几步已到山庄,这里是由六幢独立别墅组成的度假山庄。刚好处在半山坡上,几条开满鲜花的红砖石子小路穿行其间。每幢别墅上下两套房子,有标准间、单间不等,室内设施整洁温馨的大出意料。门口装饰着孔雀木雕,门上挂着马灯,房内摆着陶制的烛台、小怪兽、小巧的花瓶里插着刚采的小花,就连门锁也是独具特色的铁制挂锁。房子和宽敞的卫生间朝阳面全装着落地玻璃,让人从屋内都能遥望外面青油油的群山、田野和乡村。兴奋地在房间里转一圈,为发现的每一个精巧的细节感叹,再站到屋外的露台上,这里更爽!山里的风悠悠吹着,眼里看着满眼的绿,耳朵里再没有城市的嘈杂,静,只是天静地静无处不再的静。这样美好时刻的突然来临,对我简直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是先端椅子坐在这看天看地,还是把每幢别墅慢慢欣赏,再到小道上看花看草,或者坐在屋里镜前望着古朴的烛台抒发点感想,要不把手头这本关于尼泊尔的书《心灵的异境》好好读读。最终还是先坐下来与满目的绿色悄然对话吧。

  在这喜马拉雅山南麓脚下,天的最远处都是六七千米以上的雪山,这会它们全都隐在厚厚的云层里。再往下在晴热的阳光里,到处都是满目的绿色,上帝真是太眷顾这里的人们了,仅仅一道山脉相隔,山那边的青藏高原是袅无人迹的荒原,山川河流在那呈现着最原始的状态,生命在那里顽强地与自然抗争,而在这边到处鸟语花香,世上的氧份好似全汇集到一起。而这里的人们也充分享用着这一切,山坡上是层层的梯田,或者水田或者旱地,山顶山下茂密的林丛里,随处可见农舍屋顶在阳光下闪着点点银白。云在这里是臃懒的,它们只是呆呆地停留在半空里,许久许久还是那幅模样,不象高原上的云总是那么自在随性地飘来荡去。云下面是自由的苍鹰和鸟儿们,伸展着翅膀悠悠地翱翔。坐在起风的阳台上,微风徐徐吹拂着头风,只管闭着眼享受着无边的静。而这里又不是死一般的寂静,你会听到不远处公路上偶尔传来阵阵音乐样的汽车喇叭声,四周的农舍里时不时会有劳作的敲打声、狗吠、孩子们清脆的叽哩咕奴,树上鸟儿自在的啼叫,还有无数不知名的蚊虫在草里树里嘁嘁楚楚。能在这时间凝固一般的静里停驻,真会觉得是一种奢侈。你能数着分分秒秒就在心里滴滴嗒嗒的流过,带走一切世俗的烦扰,带走所有心中的纠结,留下的只是清凉和沉淀淀的平和。

  这时才会猛然明白,为什么尼泊尔会是无数旅行者心里最美的梦。再别说我们只是在离城市不太远的一处乡村看山,而在久富盛名的博卡拉、奇特旺,还有那些勇士们企图征服的8座8千米以上的世界巅峰,大自然在那里不知又会呈现多么壮丽奇异的美景!看独行背包客吴朝辉的《心灵的异境-----从尼泊尔到印度》,从她的描写中去感受那些地方的奇异,也算是一次精彩的笔墨之旅。坐在这,不由得想起这几天所见所闻。在异国的土地上既有让你无限惊叹的精致艺术、古老古迹,周到负责的旅行购物服务,而一句问候的NAMASTE(拉马喜得),更会让你在旅途里收获无数纯朴友善的笑脸。在这之外,在拥挤的城市里在无处不在的宗教之下,你又会不禁对满目的垃圾、无数乞讨的人群、处于赤贫里黑黑的孩子们、到处浪荡闲散的人们、以及宗教带来的叫人不解的所作所为,这一切会让你感到心烦不堪,甚至怀疑自已为什么会到这个国家来!再如何是异境奇观,但对于身在之外又谈不上美好的景观,都可以对已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些天里心随着眼起起伏伏,直到此时面对这郁郁葱葱的绿,全都尘埃落定下来。想想,如果只是飘渺的看云看天气,没有触及那些扑天盖地的世俗,就算再美的天总会觉的飘飘忽忽、无足轻重,而一旦天地相接,即使会有那么多厚重难耐的人世,也立刻觉得一切都变得平衡起来、浑圆起来。这就象喜与悲、难与易、苦与甜、美与丑总是相随相伴,彼此是依赖,彼此是根据,都因了对方的存在更显出自身的滋味和可贵。就这样,让你领略了人世的艰辛之后,忽然把你又抛入青山翠谷里,不禁让人感叹,世上的一切总是人造不如天造,广阔的自然、无限风光的山水才是世上最大的宗教!

  无处不在的是自然,无处不在的更是人世。下午去爬山庄后面的山。山后面又是一个小村子。沿路都种着玉米。三两步一户人家,大多是土坯的房屋,养着牛羊。再往上走是广阔的草地,茂密的松林,几个妇女背着背篓哼着小调正上山拾柴。山顶上修着一个观景台,眼望四面群山,满天的阴云一点点散去,露出纯净的蓝天,白云映着绿地,蓝、白、绿构成一幅简洁的图画。没几步,山顶上竟驶上一辆摩托车,一位帅气的摩托车手稳稳地驾驭着座骑,想想从山下上来的路,还真不知他是如何骑上来的!山下的孩子们已经放学了,回到家都赶忙换去校服,穿上破旧的家常衣服,大孩子领着弟妹在村里玩。普通尼泊尔的家庭平均有4.5个孩子,孩子的众多使家庭更为贫困。但孩子总是最可爱的,只凭深深眼窝里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再加上脸上随时露出最单纯的笑容,都会引得外乡人无限怜爱。他们很喜欢与外乡人交谈,简单的言语中更多的是爽朗的笑声,大一点的女孩子更多的却是羞涩,以及早早当家显现的一丝忧郁。

  回到山庄又坐在露台上闲坐聊天,不知不觉里,再抬眼看天,忽觉最远处的云层里似乎多了什么。再仔细一看,从北到东竟是一溜串雪山露出了真容。虽然有些影影幢幢,但曲曲折折的线条却很分明。那边库马尔也在高声向我们喊叫:看到没有,美丽的雪山,它们在这里已有几天没露面了,今天真是幸运,看到了全部群山,要知道它们可是十几座6千米以上的巨人啊!调近镜头,细看再细看,为着与这些巨人们的无言懈逅,因为这些高耸的雪山们这里的青山不再和别处一样平淡无奇,它们可是巨人的子孙呀!

  今天刚好是端午节,晚上山庄准备了尼泊尔民族晚餐。山庄的经理家就住后面村里,十几个服务人员也全是村民。但这里服务的水平和菜品的质量比及城里的宾馆却分毫不差,挺刮的餐巾、齐备的餐具、美味的调味品、还有上乘的主菜配菜甜品,每一样都让我们这些异乡人享用的连连赞叹。饭毕,全部服务人员拿出手鼓,随意跳起简单的民族舞,不必讲究舞姿身手,只要踩着鼓点,快乐地享受此时此刻。在RESEN FOR LI LI 简单欢快的曲调里,每个人都沉浸在别样的节日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2

主题

4万

帖子

92万

积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8-9 01:20:12 | 只看该作者

鸿篇巨制!需要慢慢消化。先出手,大顶!


  鸿篇巨制!需要慢慢消化。先出手,大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72

积分

板凳
发表于 2007-8-9 01:47:37 | 只看该作者

俺太浮夸了,不愿多花点时间坐下来读点正儿八紧的文字。[:>]


  俺太浮夸了,不愿多花点时间坐下来读点正儿八紧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