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4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习近平访美延迟 幕后细节爆料:超时拉锯(图)

[复制链接]

3630

主题

4100

帖子

19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9: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多维/日期: 2017-03-30
  中国外交部北京时间3月30日下午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将于4月6日至7日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随后白宫发布相似的声明。至此有关习近平访美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从3月13日一家名为Axios的美国媒体首先爆料开始,这中间不断有媒体报道习近平将访美的各种细节,新闻源既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特勤局发言人,也有佛罗里达州的兰塔纳警署长史勒(Sean Scheller)言之凿凿的话。从结果来看,习近平访问美国一事媒体的爆料并非虚言。
  从消息被爆出到最终被官方确认历时大约半个月之久,而从公布访问到访问开始不过一周时间。中美领导人并非首次进行庄园会晤,2013年习近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阳光之乡进行庄园会晤之前,中美官方均提前半个月公布了消息,相比而言,此次习近平与特朗普的会晤消息被官方确认的时间延迟了。
  既然早就定好的访问,缘何中美迟迟不公布?为何中美双方在最后一周才最终确定公开访问日程?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美迟迟未不公布正式访问日程,说明两国在一些细节上难以达成共识,经历了长时间的拉锯战,目前的访问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中美官员讨论两国元首会晤事项(图源:AFP/VCG)
  习近平访问之前美国步步退让
  尽管访问在3月13日之前就已提上日程,但可以看出,从被爆出到正式确认之间,美国在中美关系上做出了诸多让步。
  在双边关系大方向上, 3月13日美国国务院代理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称美国期待与中国发展一个有建设性关系的同时,还将力求与中国构建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这是当前美国亚太政策的重要一环。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3月中下旬访华期间两次表示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了中国一直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
  中国倡导自由贸易,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在竞选时他曾威胁要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为了避免习近平访问期间,特朗普提出汇率问题,双方不欢而散。在3月17的G20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说,特朗普并不想打贸易战。美国财政部决定在今年4月定期报告出炉之前,不会公布这个问题。
  美国右派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3月24日报道,美国海军已多次提出挑战中方南海(专题)主权的自由航行任务,但特朗普政府至今没有同意。美军已5个月未在南海实际挑战中方主权声索。
  由此可见,特朗普2月致电习近平在“一中”问题上作出承诺只是铺垫了习近平访美的基础门槛,至于习近平是否要去,完全取决于近期的两国博弈。
  

  习近平访美前美国做出诸多让步(图源:Reuters/VCG)
  特朗普最想拿朝核突破
  在大方向已经厘清、南海、台湾(专题)问题、贸易分歧的基本盘已稳的背景下,中美目前分歧最大的是气候问题、朝核问题。
  3月28日特朗普医改法案被延迟后,他又决定推翻奥巴马时期签署的气候协定。而无论是否有气候变化,清洁能源都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大产业。中国新的五年规划要加速推动电动汽车、核能、风能、太阳能产业。特朗普的计划呢?更多的煤炭和石油。
  从未来大趋势看,中国势必在清洁能源产业科技领域超越美国。因此气候问题并不是能够导致中美元首不互访的核心议题。
  美国目前对中国诉求最大的莫过于朝核问题。美国对中国近期释放的在朝核问题上实施双暂停思路并不认同,同时中国对美国部署萨德(专题)也坚决反对。如果中美能够快速达成朝核问题的共识,在朝核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那必然是特朗普为数不多的外交业绩。
  毕竟施压朝鲜(专题)对中国来说并非不能办到的难题。在中国已经拿到了新型大国关系承诺、南海、台海、贸易问题的诸多得分后,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中美可能宣布的两国关系重大进展可能是朝核问题共识。
在中国新年到来之际,祝全球所有的华人新年快乐!万事大吉!全家幸福!心想事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