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这几代人来说,鲁迅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初中到高中的课本里都有他老人家的文章,难得一个激进的政党对一个本土作家如此推崇。我个人还是非常钦佩老先生的文字功夫,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直白的政治口号,语句看似凝重,却都是独创,非常个性化,那都是辛勤的劳动,劳心。
鲁迅大概想不到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他的崇拜者;头一天看到那位不到半百的病殃殃的读书人就觉得很奇特,从唇须到头型,特别是那双眼神,活脱脱一个从速写人像上走下来的鲁迅,让人不禁想知道这个人真正的形象曾经如何。最大的好处是那位老师对鲁迅的文章理解深刻,每每用心讲解,感情充沛,所以作为学子受益匪浅,多少年后仍然心存感念。
今岁有机会去绍兴,鲁迅故里那是万万不能错过。尽管绍兴名人辈出,先生还是备受爱戴,一条步行街保存了老先生当年的基本原型。令人惊讶的是这条街的庄园,馆堂,博物院全都免费供人参观。
周树人曾经留学日本,所以先生对本土贱民的憎恶不知是本身的见解还是舶来品。但那种尖刻,确实酣畅淋漓。
平常的门面,深深的庭院
民族脊梁恐怕要找一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欢迎讨论)担当,老先生一辈子可是肝胆义照,慧眼圆睁
大户人家并非都是腐朽人家,不远处的周恩来家境也很殷实
周家乃书香门第,祖祖辈辈不忘爱国忧民
岁月流逝,赤诚永存
熟读的是文明历史,热爱的是泱泱古国
一个醒悟的灵魂能拯救亿万万愚民
后代人拿什么来供奉前辈智者?
庭院里走出来个目光炯炯之人,一个民族从此不再庸俗
年轻时的周树人刻苦读书,谨守家训,反叛的是时代浊流而不是父辈的教诲
也许只有如此的家境能造就一代文豪
也有下人,佣人,供公子小姐读书
为一个饱受屈辱的民族而“卧薪尝胆”
一代伟人从私塾念起,年年优秀,日日深思,一辈子用心参悟
人生就是不断的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文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生爱吃臭豆腐,那味道差点薰死远方的游客
绍兴黄酒,想必先生当年也没少喝
周家在这条街上有好几进庭院
刚才是祖居,现在是故里(小一辈)
读书人热爱土地,菜园,植物
后院有戏台子
几进几出
大胆游客登台看个究竟
步行街入口处有鲁迅先生书中人物造像
私塾先生?
严重同意反叛的是时代浊流而不是父辈的教诲。。人生就是不断的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文化。。 |
公子兄为什么选了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 |
换上了古筝《滚滚红尘》,有别的更贴切的曲子么? 本贴由[三公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0:15:8 --- |
背着石头上山 本贴由[三公子]最后编辑于:2009-11-12 0:34:21 --- |
跟着三哥去绍兴,想起了孔一己的问题:回字有几种写法? 绍兴以出师爷闻名。历史上,似乎没有听说过绍兴有过什么武将,可绍兴的文人却是用手指脚趾全加在一起也数不完。当然,“绍兴恶讼师”之邪名跟随着那些律师业的先辈们走南闯北,让世人起敬或“起惊”。鲁迅老爷是大地主出身,但他父亲不想让他成为又一个绍兴文人,就送他去日本读医。没想,鲁迅老爷没有把医科读完。按照后来“高大全”们的注解,是鲁迅老爷看到日本人砍杀中国人,觉得学医再有用,也赶不上日本人砍杀的速度,从而鲁迅老爷弃医而从文,以唤醒国人为己任,成了骨头最硬的中国人。 在那些没有什么书可读的日子里,小伙伴的哥哥姐姐们是管制封资修黑货的门卫。其实,没那么厉害,也就是查封图书馆的小将。可是,县官不如现管呀!于是,就去央求:给几本书看看,行吗?真正的封资修黑货,是绝对不能出门的,但那些被“误”封的好作品,悄悄地拿一些出去,还是可以的。那时候,江阿姨顶着毛老爷册封的中央文革副组长的衔,大吹大擂地捧鲁迅,说鲁老爷是旗手,并暗喻自己是鲁老爷之后的“旗手”。这样一来,鲁迅老爷的作品就不那么黑了。那些哥哥姐姐们谨慎选择后,拿了一套鲁迅全集出来让我们这些似懂非懂的屁孩儿们读。记得,其他小伙伴都不愿读鲁老爷的文字,因为它太艰涩太隐晦,实际上,那是屁孩儿们水平不够。许多年后,自己曾庆幸,读鲁迅是从读全集开始的,这对全面了解鲁迅老爷是很有帮助的。其中有一点,那就是鲁老爷自己说的:上解剖学课,老师让画血管图,鲁迅没画对,被老师批评了。后来,鲁老爷慢慢地觉得,学医不如从文,最后鲁老爷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成为旗手的道路。 哼,为尊者讳。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真是白吃了那么些年的咸盐! 得了,还是跟着三哥游鲁老爷的故居吧!如今,大家都团结一致向钱看,哦,不是,是向前看,把鲁迅这样的文化资产拿出来,向公众开放,是很好的一种市场手段。象三哥这样的老华侨,想起了当年读过的《论痛打落水狗》和《论费厄泼来应该缓行》,再到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去看一下,其感觉一定和当年听老师讲解鲁老爷著作一样。 可惜的是,鲁迅老爷走得太早了,没有赶上反右和文革,也没来得及看一眼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但有一点,鲁老爷的预言实现了,那就是:“据我看来,日本和中国的人们之间,是一定会有相互了解的时候的”。 鲁老爷肯定没有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会是《义勇军进行曲》,那是抗日义勇军的决死吼声。他同样不会想到,日本首相到中国来访时,要在《义勇军进行曲》乐曲声中立正。 历史,有时是会捉弄人的。当人们经历了那么多之后,鲁迅、绍兴、以及那些林林总总的文人,恐怕都只是历史上的过客。 |
博览群书,走南闯北,阅历丰富 本贴由[三公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13:18:28 --- |
估计周树人知道长寿的艰辛,早去了。但更多的是如此思索,如此投入,多么坚韧的生命也难以承受那日久天长的磨难 --- |
先生文字 著述虽充栋 然大多诛伐鞭鞑 难得宽容 绝少温柔 自谓高歌横眉冷对 无惧千夫所指 本贴由[天涯浪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15:11:28 |
鲁爷也曾群处 执教南北学府 毕竟不易与人舒心合作 遂寓日人租界 躲小楼而成一统 也得善终 本贴由[天涯浪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17:21:30 |
三公好帖! 喜读鲁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两地均见公子力作中 敬酒致谢 本贴由[天涯浪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15:21:28 |
人无完人,从来太喜欢“高大全”,但也觉得网上一些宵小肆意忌讳成名之人,借此洋洋得意,也很可笑。 --- |
还好,是个沉默的孩子,没有声张 本贴由[三公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21:41:33 --- |
周家到了鲁迅这代其实还是挺富的 鲁爷留学东洋回来后不缺银子 兄弟作人建人也殷实 本贴由[天涯浪子]最后编辑于:2009-11-9 21:48:32 |
社会在公平和不公平之间平衡,人们在满足和不满之间生存 --- |
太喜欢这个帖子了,以至于不知道写些什么好了。问一个问题吧:许多年不关心这些人和事了。也不知道现在对胡适的法定的评价是怎样的了? 也不知道对林语堂什么的,法定的评价又是怎样的了? 对郭沫若的评价到是很多的。哈。 --- |
敬请知情者告知 --- |
片片真棒!介绍更棒! 鲁迅的估计真不小呀!俺没去过。 三GG可以当俺的向导了! 谢谢分享! --- |
网络辛辣:那个叫鲁迅的终于从教科书里滚蛋了! 猫眼看人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