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圣寺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近1500年。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明代建筑天王殿等,最珍贵的文物是唐代塑圣杨惠之所作的罗汉塑像塑壁,融雕塑绘画于一体,虽历经千年苍桑,却仍然保存完好。1918年,顾领刚、陈万里先生来到甪直,发现了这座行将颓设的古寺和这堂形神兼备、实得塑中三味的罗汉像。于是就在报刊中将这些罗汉公之于众,并为千年的艺术珍品呼救引起了各界的重视。
郭沫若先生曾说“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保圣寺山门 | 1928年,大殿半边坠塌,半数罗汉被毁。现已修复。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罗汉殿 | 保圣寺门口的井亭 | ||||||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 幡杆夹石,俗称旗杆石,武康石质, 宋代遗物,夹石高2.81米,宽0.64米, 顶部刻复莲纹,上下设穿孔,作固定旗 杆用。
|
..........
.甪直镇不但水秀美,甪直镇的桥更美。历来有“桥梁之乡”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5.6公里的河道上最多时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有人称甪直为“桥梁博物馆”。其中建於宋代的桥1座,建於明代的桥有12座,建於清代的桥19座。
三元桥,俗名三官桥,花岗岩石梁梁式平桥,建于清朝乾隆之前,桥联:东溯眠牛净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该桥与万安桥构成了典型的三步两桥。 万安桥,俗名矮凳桥,花岗岩石砌成梁式平桥,建清朝乾隆之前。 | |
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茸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 |
和丰桥,原名中美桥,建于宋代初叶,是甪直镇历史最悠久的古桥。拱形结构,每块桥面石上均施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耐看,为镇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右图正面) 环玉桥,俗名剥狗桥,位于中美桥南侧,始建于明朝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与中美桥构成双桥。 | |
环玉桥上的双龙图案 |
| |
/
甪直以河多、桥多、巷多而闻名。小镇上七干多人依水而居,镇上的主要街道有9条。临河筑的民房、黑瓦白墙,屋脊起翘,麟次栉比,古色古香,具有“人家尽忱河,水巷小桥多”的特色。又似一幅古雅、秀丽的水乡风情画。
| 甪直镇“上”字形,环绕全镇,河水碧波荡漾,河道二旁以条石驳岸,驳岸总长为一千多米,於1981年修建疏通。驳岸上雕凿着许多精雅别致,形态各异的揽船石,十分整齐美观。揽船石又称系船孔,专为船家停泊系缆所用,系船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雕成吉祥物的如意、寿桃;有雕成传统戏的狮子液球、刘海戏金焰;有雕成动物的猫眼、象鼻、立鹤;卧鹿;有雕成飞禽的蝙蝠、蜻蜒、蝴蝶等;也有雕成花卉的梅花、芝青、蕉叶、双桔、双榴等。这些图案古朴、庄重、典雅、美观。 |
.
具体地址?怎么能去到? |
真是留恋苏州各美景!甪直、同里、周庄!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