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工学院新旧大楼连接的那座桥时,照片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教堂钟楼的建筑物。那里,是哥伦比亚大学的:Teachers College - Columbia University。
如果仅从其英文名上看,也许会认为这是教师进修学院。但它实际上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院。它比常规意义上的“师范院校”层次要高。哥伦比亚把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称作:计划改造世界的人(People with plans to change the world)。
这座大楼已经一百多年了,换句话说,这个学院的历史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从它的主楼开始,向两边望去,其建筑规模,即使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也不可谓不大。把它放在一个世纪前,其工程量之浩繁,大家是可见一斑的。
下面这是哥伦比亚普利策新闻学院,它也是一个研究生院。据传说,顶顶大腕在这里当过“烟酒生”,接受过这里的真传。
我找到了这座大楼的奠基石(Corner Stone),它标明了大楼建造的年代:一九一二年。
新闻界周知的大名。
这大楼是由Joseph Pulitzer捐钱建造的,也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在这里颁发的普利策奖,是每一个新闻记者梦寐以求的事。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很多其它新闻界著名的奖项:杜邦-哥伦比亚广播新闻奖、卢卡斯写作奖、卡伯特拉美报告奖、艾森斯戴特杂志摄影奖等。能获得其中任何一个奖项,作为新闻人,那是终生的荣誉。
知道吗?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份学生主办的日报,从周一到周五,天天出版。而从主编到记者,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哥伦比亚的学生。并且,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学新闻专业的,实际上大多数这样的学生工作人员,都是其它系科的学生。我知道有工学院的本科生,从入学开始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到这份日报里去,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每天要到凌晨两点才能睡,那是他们将报纸最后付印的时间。别以为他们是为了钱,这些学生全是志愿者,分文不取。也不要以为他们都是不务正业,他们很多都是全A学生。对此,我只能感叹上天赋予了他们过人的精力和能力,同时也感到新闻自由对人们的召唤。这些,大概与建立在哥大校园里的普利策新闻学院是分不开的。
这是哲学楼。
哲学啊!所有学科的最高学位都叫:哲学博士。
哲学楼前面,有这么一尊铜像。他叫:The Thinker。
这尊铜像在中国人里,好象蛮有知名度的。有人把他的名字译为:思考者,或者是思想者。无论他的中文名字是什么,他总是在想问题。
该铜像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复制品,但哥大哲学楼前的这尊,是原件。
在The Thinker身旁的草地上,一个MM在阳光下看书,换个姿势去思考。
到午餐时间了,哥伦比亚校园里显现出午休时间特有的景致。这两个MM在晒太阳。当然了,我知道这是个病句:明明是太阳晒MM,怎么说是MM晒太阳呢?
这是两位边吃午餐边聊天儿的MM。
在她们身后,有只松鼠想偷袭她们的午餐。
这个MM阳光下看书,那个杯子难道就是她的午餐?
当我走过她身边时,她大方地抬起头来:来张近景吧。
鸽子踱着教授般的方步,不知它是去吃午餐呢?还是要去演讲?
大概只有在聊电话聊到高兴时,才会把脚这么举起来吧?
校园里也不乏晒肉的小伙儿。
南草坪边的草地午餐,应该是很有味道的。
放眼望去,在正午的阳光下,哥大的校园显得很轻松。
不好意思,还有一些照片只能下次再贴了。
哥伦比亚校园行系列:
再次谢谢笔兄的力作! |
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ddhw.com"; ; return false;"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31/510630450_14072d6c78_o.jpg" style="CURSOR:default" type="image" /> |
嘻嘻,大腕言重了。我是个大碗饭,对你的那些照片,着实佩服啊! 本贴由[怎么还要笔名?]最后编辑于:2007-5-24 15:30:20 |
MIT和harvard的,也都让它们出笼! 不要开个头就不见下文了哈 --- |
原以为自己做帖子,找材料写文字,算是比较认真了, 看了笔兄的,真惭愧啊。这笔兄硬是不让我出头啊! --- |
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原籍江苏省苏州太仓,生于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 1997年因心脏病在美国过世。 1962年2月24日,胡适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时,去世前说的最后一段话曾提到吴健雄:“我常向人说,我是一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但我却有四个学生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一个是曾与李政道、杨振宁合作试验‘对等律治不可靠性’的吴健雄女士,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又是吴大猷的学生。排行起来,饶毓泰、吴健雄是第二代,吴大猷是第三代,杨振宁、李政道是第四代了。这一件事,我认为平生最为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 1957年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为她没有因该项成就获诺贝尔奖而疑惑不平。 * 1963年实验证明“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 在β衰变研究在的其他贡献:证实了β谱形状的源效应,β衰变的各种跃迁的研究完善了β衰变的理论,对双β衰变的研究。 *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哲学方面的实验。 * 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 * 穆斯堡尔效应的测量及其应用方面的工作。 * 其他实验工作,如核辐射测器的开发,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谱仪研究,在气体中形成电子偶素时电场影响的研究,正电子谱及正电子湮没的研究,高能级发出的内转换谱线的观察等等。 * 1958年,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当选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75年,当选为第一位美国物理学会女会长。 * 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 1978年,获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沃尔夫奖。 * 1986年,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周年庆典时,获艾丽斯岛荣誉奖。 * 1986年,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起在台北创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 * 1990年,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 * 1991年,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 *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中国设立“吴健雄物理奖”、“吴健雄袁家骝自然科学基金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明德中学先后设立“吴健雄奖学金”。199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建立“吴健雄图书馆”,东南大学建立“吴健雄实验室”。1997年吴健雄逝世后,1998年“吴健雄墓园”在明德中学校内建成。明德学校建立“吴健雄科技楼”、“明德楼纪念馆”。2002年,东南大学建立“吴健雄纪念馆”。 *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16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一生获得众多奖项,奖誉等身。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 在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对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非常关键的贡献,而被称为“原子弹之母”,被誉为“原子核物理的女王”,被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 本贴由[大清太平]最后编辑于:2007-5-24 18:42:57 --- |
大清兄,加油! |
就那样在太阳下拥抱自然,放松身心,展示生命! 别样的世界,都是笔兄的辛勤带给我的幸福! --- 谨记我GG的真言:爱我,喂我,别离开我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