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美食篇
鹭岛厦门,其情调之精髓尽在温馨与闲适。潮去潮来,花开花落,都
不急不慢,信步闲品,才知其中滋味。风景如此,美食亦如此。
做为花园城市的厦门,鼓浪屿自然是园中之园。在这里,绿树成荫、
繁花似锦、波涛鼓浪,灿烂的三角梅、热烈的凤凰花、处处鸟语花香,弯
曲起伏的静静的小巷、小巷里来不及打扫的玉兰花瓣、随风吸入的淡淡桂
花香、低矮的围墙上木瓜树下打盹的懒猫、随处可见的长着长长胡须的老
榕树、风情各异的老房子、老房子里飘出的和谐的钢琴声、放眼绿树掩映
错落有致的红房顶……这就是鼓浪屿。鼓浪屿的小吃是出了名的,不管是
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慕名而去都为的是寻找名小吃……
岛 上 四 大 名 小 吃
※ 叶 氏 麻 糍 ※
岛上龙头路的三叉口上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
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
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中年男摊主已是第三代传人。
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
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滚上一层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甜而
不腻,糯而不粘,一元钱,就让海岛上往来的游客有了一个香甜的回忆。
※ 原 巷 口 鱼 丸 ※
在靠近渡口旁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有着一家大名鼎鼎的百年老店,
始创于1821年,它就是龙头路62号的原巷口鱼丸店。鱼丸全部是家传手艺
现做现煮,味道新鲜可口。走进店堂,整个店堂墙壁挂的都是体现鼓浪屿
文化的图片及第一张反映全岛容貌的相片,这些照片你既能享受到香脆可
口的鱼丸又能欣赏古老厦门鼓浪屿的文化内涵。
※ 黄 胜 记 肉 松 ※
在鼓浪屿去菽庄花园的途中,经过一个斜坡下,会发现一间很小的门
面,龙头路95号 --- 黄金香的总铺。“黄胜记肉松”创始于1842年,有
一百多年的历史。小小的门面堆满了一袋袋一罐罐的肉松、肉脯、肉柳
肉干。黄金香的猪(牛)肉脯、肉松味道都很不错。
※ 鼓 浪 屿 馅 饼 ※
鼓浪屿馅饼,有点类似于广式月饼,皮薄而馅料足。有豆沙馅的、
水果馅的、莲蓉馅的、豆蓉馅的,还有老公饼、老婆饼等,品种颇为丰
富。它们被整齐地摆放在五颜六色的盒子里,远远望去煞是好看。馅饼
店,形成了鼓浪屿上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 山 路 商 业 街
从鼓浪屿坐船回到轮渡,这也是厦门的老市区之所在,厦门第一条市
政建设马路开元路(1924年8月建成)就位于此。这里老建筑多是骑楼式
的。骑楼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大约在鸦
片战争后就传入鼓浪屿和厦门,接着又传入金门。这种建筑形式非常适合
南方的天气,可挡风雨和烈日骄阳,一楼多为店铺,经营种类五花八门,
二楼住人。虽然离繁华商业街近在咫尺,但丝毫没有被游客打搅。这里的
街、这里的人、这里极为丰富的海鲜市场和不时入耳的朗朗的闽南话,它
们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就像一副原汁原味的生活风情画,不禁让你忘却自
己仍身处都市,只体会到浓浓的生活气息。骑楼下小店铺门口多摆着小小
的功夫茶桌,偶尔可以看到老阿婆歪靠着门板打瞌睡……空间上的遮蔽把
反复无常的大自然挡在了外面,这时候,就发现原来骑楼是一种如此人性
化的建筑风格不喧哗、不张扬,知足常乐,虽然也只是平常小日子而已,
却过得有滋有味。
※ 黄 则 和 花 生 汤 ※
从这里出来,走不多远就到了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整条街基本是
骑楼风格,大名鼎鼎的黄则和花生汤店就坐落在中山路离轮渡不远的骑
楼下。这里的当家小吃花生汤,其汤白如奶,甜而不腻,“花生仁全部
为片状,浮于汤面,松软如绵,烂而不碎,入口即化,醇香爽口”,十
分独特。用料是再普通不过的花生,煮法却相当考究。花生仁要先剔去
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
放糖,续熬至花生仁烂透为止,再倒入大锅汤中煮开,边滚边卖。除了
香甜醇糯的花生汤,这里卖的形如米老鼠的糯米糍粑和嵌满红枣果仁的
年糕也值得一尝。
※ 乌 糖 沙 茶 面 ※
环岛路是这个城市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迷人的景点。上路之前可在轮
渡附近海上桥的入口处,品尝被誉为厦门沙茶面双星之一的“乌糖沙茶
面”。沙茶面的作法看似很简单,面条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
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肝、猪腰、鸭腱、米血、鲜鱿鱼、豆腐干等辅
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面好不好吃,关键是在沙茶汤。沙茶,厦门人谓之沙嗲,原产于南洋群
岛一带,为马来西亚人喜爱的调味食品,后传入我国福建及广东。它选
用上等的虾头,经拌盐腌制两个月以上,再磨细,将虾酱、蒜头酱按先
后顺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却后加入五香粉、咖哩粉、辣椒粉、芝麻等
制成。“乌糖沙茶面”已有20多年的历史,乌糖是老板的小名,主料之
一的花生酱系老板亲手制作,沙茶面中的辅料全部都是新鲜不冰冻的,
每天各种料子卖完就打烊,不管客人多少,赶不上的只有等第二天,所
以午后最好别抱希望。挑门口的桌子坐下,细细品味着热气腾腾味道浓
郁的沙茶面,望着眼前的环岛路和对面一览无余的鼓浪屿,脑海中就剩
“满足”二字了。
环 岛 路
品罢美食之后可以赏美景,从这里上环岛路,先后经过世界上与
海面最接近的桥;从演武路到白城的与岸同高的S形海上桥;依山傍海
的厦门大学;建于光绪二十二年的,同时也是中国现存古炮最多岸炮
最大的胡里山炮台。然后拐过弯来,就可以随时下车与大海沙滩亲近
了。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在沙滩上或漫步或奔跑;可以租辆双人或多
人的自行车骑个来回;可以眺望对岸的小金门和大担二担岛;可以放
风筝、可以放竿垂钓、可以去海对面成片的草莓地自助采草莓;也可
以什么都不做,就坐在海边发发呆,任温暖的阳光拥抚着你......等
到肚子开始抗议的时候,就可以去吃海边城市当然少不了的海鲜了。
沿着环岛路依次而过的九龙塘、鲤鱼门、长安门食府等,都是不错的
选择。
※ 土笋冻 & 海蛎煎 ※
海鲜是厦门的特色,但最有特色的,却是那二种不被当成海鲜的
海鲜:土笋冻和海蛎煎。
海蛎煎是选用海蛎中的上品“珠蚝”为主要原料,调以鸡蛋、薯
粉、蒜苗等等煎制成两面酥黄,配以厦门特有的甜辣酱、芫荽等为佐
料,香脆细腻、美味可口。在介绍台湾的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蚵仔
煎”,其实就是海蛎煎,闽南话而已,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在饮食文
化上可见一斑。
土笋冻是用生长于海边滩涂的一种名叫“土蚯”的沙虫加工制作
的。这种海虫富含胶质,熬制冷却后就成冻状,象果冻一样。岛内土
笋冻的最佳吃处无疑是中山公园西门附近的“西门土笋冻”。这是一
个有70年以上历史的小店,店的前身是店主的父亲在穿街走巷挑的土
笋冻担子,年老后因腿脚不便就在公园西门附近落了点,很多老厦门
人都记得他的身影。好吃的土笋冻除了原料和工艺,调料也是至关重
要的。这里的土笋冻看起来晶莹剔透,浇上花生酱、香醋、酱油、厦
门甜辣酱、芥末等调料,洒上芫荽和腌过的酸甜白萝卜片,吃起格外
地鲜美嫩滑,那种口感用闽南话发音就是很 Q。店面很小,屋内也有
桌子,但大家好像都喜欢坐在门口街边的小矮桌旁,边品尝美边重温
老厦门的风情……
※ 小 眼 镜 酱 油 水 ※
厦门有着品种丰富的海鲜,其做法“酱油水”颇为独特古朴:
将油烧热,配以姜丝、葱段炝锅,加适量水和酱油,放入海鲜,中火
收汁、煮熟即可。其犹以小眼镜大排挡的酱油水最为有名。
酱油水适合烹调体积不大的叶子鱼、梭子鱼等“小鲜”,这样
味道才能进去。酱油水没有更多的造型、雕琢,色彩也简单,两片
红辣椒,几叶绿蒜苗,有红有绿,很节制地点到为止,一如厦门人
行事,不事张扬不温不火。这简简单单地一煮,却倾倒了众食客。
※ 功 夫 茶 ※
美食之后如果还有什么不满足,那就享受一壶功夫茶吧。闽南
人多嗜功夫茶,泡茶已是一种生活习惯,街头巷尾常可以看到。林
语堂先生在晚年被问及做人的意义时笑答“吃吃喝喝而已”,不知
祖籍闽南的林先生这吃后的喝指的可是这功夫茶 ?功夫茶对茶叶、
茶具和泡法都很讲究,茶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茶壶和茶杯都很小
巧,用的多是德化产的中国白或者宜兴的紫沙壶,冲泡技法纷繁复
杂,颇费功夫,人都以为这就是功夫茶之名的由来。其实功夫茶的
功夫不在泡,而在品。
能品出茶之蕴味、茶之精华,才见真功夫。清代袁枚在《随园
食单》中对乌龙茶的品饮有段生动的记述:“……杯小如胡桃,壶
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
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怡情悦性,一杯之后再
试二杯,令人释燥平矜,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
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感。故武夷烹天下盛名,真乃不黍 ,
且可瀹( yue 煮也)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品功夫茶是一种境
界,有了这份境界便有了做人的平和和闲适,一如厦门人的性格与
这个城市的性格。
这个城市舒适的地方在于常有些地方适合发发呆,海边就是其
中的绝佳处。静静地坐在海边泡一泡茶,细品着酽酽的功夫茶,听
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海岸,任海风轻柔地抚摸着面颊。于是,轻
轻地闭上眼睛,那一刻就想不辞长做厦门人了……
俺就一定要陪您去发发呆了 -- 您尽管去发呆,俺替您消灭美食,各得其所。 两张照片拍得见功夫,喜欢! --- |
同去!同去!!嘿嘿...... 相信庄里、屯里或是米国的一定还有人要报名呢 --- |
海吃疯玩, 什么都不想.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