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情商高的人 一般不与人走的太近
[打印本页]
作者:
心若幽兰
时间:
2018-4-11 09:37
标题:
情商高的人 一般不与人走的太近
最好的交往,不是无时无刻在一起,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01
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人与人之间其实像是相互取暖的刺猬,太近会彼此刺伤,太远又无法相互取暖,只有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就加和谐地相处,而合适的距离产生才是舒服和温暖的真谛。
02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往,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每个人都需要足够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域。不论是情感世界,还是内心世界,亦或者个人空间,都需要保持这个自我领域的足够自由与自我掌控。不要说你们是知己还是闺蜜,不论关系多好,一旦个人空间被太多的占据,甚至触犯时,我们的内心都会觉得不舒服,不自在,觉得厌烦,甚至恼怒。
最好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之上,不僭越,不冒犯,不挑战,不造作。不是拿着感情好的盾牌就可以为所欲为,觉得多给了几分颜色就可以越俎代庖。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绝对不会因为感情好,就需要寸步不离,无话不谈。
03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
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
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
04
朋友做完美容,不见神清气爽,倒见疲惫与气愤。
问及原因,她说:“这哪是美容,简直是受虐,还是精神虐待。”
接着,朋友忍不住叙述了整个过程。
刚进美容院,就被大姐开启查户口顺带逼婚模式,
“姑娘,您多大了呀?”
“30岁”,朋友答。
“哦,那应该结婚了吧,老公做什么工作的,孩子多大了?”,大姐一连串的问题让朋友已有些烦怒。
得知朋友还没有结婚,大姐更是来了兴致。
“怎么还没结婚啊,是不是连恋爱都没谈过啊?姑娘家的,可得抓紧啊!”
说到这里,朋友已难以忍耐,直接回敬一句:“我没结婚,不代表没谈过恋爱。”
没想到大姐更是不甘示弱:“小姑娘脾气好火爆,难怪皮肤这么差!”
朋友自认倒霉,决心装聋作哑,不再理会大姐的问话,一心想着,赶紧做完美容,离开便好。
大姐倒是不在意,自顾自地接着问下去,从身份调查变成了财力评估。
“小姑娘,你平时做什么工作呀,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看你平时还能做做美容,收入一定不错吧!”
“小姑娘,我看你身上的衣服挺好看的,是什么牌子的呀,多少钱买的呀?”
“小姑娘,你那包看着挺高档的,多少钱啊?”
……
直到朋友忍无可忍,说:“你再问下去,我投诉你!”,大姐才意识到问题,停止盘问。
但狭小的空间里,两人互不搭话,不尴不尬的待着,也极不舒服。
两个小时的美容过程,原本为了愉悦放松,却变成了蹂躏身心。
朋友无奈地说:“我知道她是想套近乎,缓和气氛,可是也太越界了,我俩初次见面,我何苦把生活状况、经济状况与一个陌生人道之,太没分寸了。说好的情商呢?”
我理解朋友的感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类似的体验:被许久不见的亲戚盘问工资几许,何时结婚;被刚认识不久,尚未建立信任的朋友伸手借钱;被初次见面的异性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所惊吓……
当我们谈论这些人、这些事,总免不了评论一句:
情商太低
。
其实,所谓情商,无非是对界限的把握。
这个界限,包括时间的界限、包括亲疏的界限、也包括场合的界限。
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对这种界限的微妙之处能够准确拿捏、充分考虑对方感受,让彼此舒服的人。
05
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人是第一次见,有些人一年见一两次,和这些不熟悉的人相处,就算第一印象再好,也不能没有分寸。
不要试图窥探别人的隐私,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强人所难,说话不能不看时机。惟有亲密有间才能最大限度的感受美好的存在。
先哲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的生命都属于独自个体,思想方式、处事方法,这是一种距离。但不排斥对方的方法方式,并不意味着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双方的关系距离却不因思想迥然而拉远。
“君子之交淡如水”讲的就是交往的至高境界,亲而有间、疏而有密的适度距离。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