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梅尔顿莫布雷的圣玛丽教堂都会成为英国派大奖赛(British Pie Awards)的举办地
[attach]20631[/attach]
不仅仅是松鼠派:几百年前,许多种类的馅饼就已经是英国美食中深受喜爱的部分。十一世纪有记载显示,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以鲱鱼派向国王缴纳赋税——这种做法持续了800多年,各城镇都要求缴纳 "由100只鲱鱼烤制的24个酥皮馅饼"作为每年的贡物。
1429年亨利六世(Henry VI )加冕仪式的记载中提到一个称为"孔雀馅饼"(Partryche and Pecock)豪华馅饼,而1465年为庆祝新的约克大主教(Archbishop of York)就任举行的盛宴则让客人们饱餐了5500只鹿肉馅饼。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在他1750年的画作《向芬奇利的进军》(The March to Finchley)中,将一位街头馅饼摊贩置于画面中央。
以贝德福德郡瘦长形羊酥饺(Bedfordshire Clanger)为例,它是一种将主菜和甜点巧妙结合在一起的经典英国菜,一端填充可口开胃的馅料如猪肉,而另一端则佐以像梨子这样的甜品。 这个名字来自当地的一个俚语,"clang",意思是狼吞虎咽。 然而,将两种馅料填充进同一只派会使其笨重而不易操作, 而且太容易掉下来,于是就演绎出了表达粗心大意而犯错的英语短语"dropping a clanger"(意思是"当众失言")。
几个世纪以来,派一直为英语增添丰富的韵味。 即使是莎士比亚(Shakespeare),也在他1613年的剧目《亨利八世》中写道:"没有任何人的派能逃离他野心勃勃的手指"("No man's pie is freed from his ambitious finger"),于是就给英文引进了一个短语"a finger in every pie" ("在每个派里都粘一指头")。(意思是参与了很多不需要参与的事情)
英国最传统的馅饼之一是梅尔顿莫布雷的猪肉派,它甚至被授予欧盟产地保护地位
[attach]20632[/attach]
同时,醉酒状态被形容为"pie-eyed"("派眼大睁"),很可能是由某个过度饮酒的人那里引申而来,这人眼睛大张而空洞,好像馅饼顶部的开口一样。短语"As easy as pie" ("像馅饼一样简单",意思是极容易),它首次在1886年的赛马报《体育生涯》(Sporting Life)中被记载为"like eating pie"("就像吃馅饼"),源自馅饼作为方便食物的历史角色。
16世纪制作的一个巨型皇家派里隐藏着一队音乐家,他们在切馅饼的时候开始演奏,另一个伎俩就是有人冲破饼皮开始吟诵诗歌。把活着的鸟藏在派里也很受欢迎——因此就有了童谣《唱一首六便士之歌》(Sing a Song of Sixpence)中的"二十四只乌鸫"('four and twenty blackbi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