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名画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鉴赏
1510~1511年 拉斐尔 意大利 湿壁画 规 格: 2.794X6.172m 现所在地: 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
1509年,拉斐尔以《雅典学院》奠定了其一代宗师的地位,名列文艺复兴三杰。这幅巨大的壁画是以帕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50多位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之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夙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者是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显然是以波拉芒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
拉斐尔的壁画1511年《加拉提亚的凯旋》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在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帕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帕拉图则右手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原则的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捧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左上方帕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的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正专注地书写着什么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完全数”的比例图。在他的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伊。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
在毕达哥拉斯面前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科德拉&;洛菲尔,他是乌尔比诺未来的大公。
台阶下面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何学家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执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
在托勒密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波拉芒特,而最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正是画家索多玛,那个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
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它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
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利特彼此呼应。赫拉克利特形象孤单,据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是拉斐尔参照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里的一个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的结果。事实上,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健壮、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更有意思的是,帕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可见拉斐尔对前述这两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
《雅典学院》为拉斐尔诠释哲学的力作,它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以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被艺术史学家视为文艺复兴盛期的经典艺术之作。
|
管弦乐名曲: 威尔第的《阿伊达凯旋进行曲》欣赏
凯旋进行曲是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第二幕最为辉煌的一段。合唱部分之后,嘹亮的军号吹奏出高亢激昂雄壮的旋律使之成为史上最为著名的进行曲。
《阿依达》讲述了古埃及法老统治时期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埃及军队统帅、青年将领达梅斯率军迎战埃塞俄比亚入侵军队。他的恋人阿依达原是埃塞俄比亚公主,在战争中被俘,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的奴隶。阿依达和她的女主人都爱着达梅斯。为迎击前来复仇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达梅斯在出征前请求法老将阿依达嫁给他,作为他获胜以后的奖赏。可法老却先将自己女儿安涅丽丝许配给他,但他只爱着阿依达。一边是恋人、一边是父亲的交战双方,阿依达的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达梅斯凯旋后,阿依达恳求他释放成为俘虏的父亲,和自己一起逃走。心怀嫉妒的安涅丽丝告发了他们的计划,事情败露后达梅斯被判卖国罪以封入神殿下的石窟的方式处死。临刑前,得知消息的阿依达抢先一步进入石窟,同心爱的人一起告别人世。
歌剧《阿依达》的诞生,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印记。1871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之际,埃及总督特邀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于是这部带有浓郁埃及特色的大型歌剧应运而生。这部歌剧拥有威尔第一贯大气、雍容的英雄主义风格。于1871年12月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隆重的首演,《阿依达》以曲折感人的剧情,大气优美的旋律,豪华壮观的场景,征服了广大观众,成为了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名剧。
美国著名乐评人古尔丁说过:“如果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消减到只剩两位,那么就是威尔第和瓦格纳,而在威尔第的歌剧中,为首的就是《阿依达》。”这是当今世界景观歌剧演出场次最多的一部经典,整部歌剧的特点是音乐旋律优美,场景豪华壮观,气势磅礴,故事精雕细刻,剧情感人肺腑。
(网络资源,肖萧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