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让家庭教育更有效的七大定律 [打印本页]

作者: 水韵花都    时间: 2015-1-6 11:41
标题: 让家庭教育更有效的七大定律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别说孩子笨!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他人期待自己变成的人。比如那个少年老成的小伙子,估计从小因为长相的缘故,没少被老师点名任命为组长班干。而邻居家那个漂亮得像女孩子一样的小弟弟,爸爸妈妈也舍不得让他去野外疯玩,早早就给他报名学了素描,让他天天安静地在家画画儿。


泽布罗维奇等人在研究了许多人从青少年时期直到60岁的档案之后发现,许多一脸弱弱模样的男青年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怂包软蛋,但日后却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可以想象,这很有可能是当事人年轻的时候就因为长相的缘故而不为他人当作真正的成年人来对待,所以没有经过锻炼而具备一个负责的成年人应当具有的品质,最终变成了一个杯具。


因此,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不要喋喋不休!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不要因为成绩给奖!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其实,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常因为孩子的成绩进行物质奖励,但没有想到,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了。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自觉才最好!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来使劲地吹,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开始脱掉大衣,南风胜利。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有时候孩子总会有些逆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需要,往往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霍桑效应

让他大声抱怨!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很完善,但工人们仍然很不满,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年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六:增减效应

批评时兼顾表扬!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总是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七:登门槛效应

要求也要循序渐进!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