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络上一篇文章,各大论坛争相转载,好像分析得头头是道。
第三段好像很关键,可我怎么就看不懂呢?
谁看懂了? 请您解释一下?
郑若麟
刚刚过去的两周,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但却“静悄悄”的金融风暴。从希腊主权违约风险升高伊始,出现了对欧元的攻击,最终使欧元在10天内下跌10%。这场风暴远未划上句号。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尚在这场风暴的旋涡中挣扎。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是由希腊新上任政府承认其预算赤字大大超过原来政府所公布的5%而引起的。然而实质上一切都有幕后之手……远在亚洲观潮的中国由于手中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也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高盛投行是美国次债危机的设计者和“受害(或日受益?)者”之一,也曾是美国政府救市的对象。高盛投行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帐面上继续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之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欧元兑换成美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投行再将其重新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投行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投行得以向希腊借贷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其国家预算赤字从帐面上看仅为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对其重新计算后发现,其实希腊赤字高达3,7%,超出了标准。而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则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投行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投行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那时高盛的投资就会打水漂。因此高盛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二十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 保险。这种保险就是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补足亏空。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等,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投行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目前已经到了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了。于是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日益暴露出来。然而今年一月底二月初出现对希腊和欧元的金融攻击,却远非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预谋、策划的。这一攻击令人回想起金融大鳄索罗斯于1992至93年对英镑和里拉的攻击。当时索罗斯曾一举卷走数十亿美元。这次攻击也是利用希腊多笔交易到期在即、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金融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其借贷利率高出一般新兴国家两倍以上),希腊金融状态进一步恶化。而对希腊支付能力承保的CDS价值则翻番上涨。
这次投机的方式主要即是CDS。CDS本来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债务可能存在支付问题而创出来的一种保险,即当一个主权国家被怀疑出现支付能力问题时,持有该国国债者便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即CDS。由承保方负责支付亏空部分。本来CDS应该与国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却被剥离开来,单独成为一种金融产品。目前在全球CDS金额已经达到六十万亿美元,而且高达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因而成为投机基金热宠的对象。当希腊国家支付能力被怀疑的时候,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便会上涨。这次对希腊的攻击,就是通过各种手法令人对希腊的支付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谁持有大量的CDS呢?居然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持有和发行希腊债务的高盛投次银行和两家对冲基金。高盛在希腊未被怀疑有支付能力问题时大量购进希腊债务的CDS,然后再对希腊支付能力信誉发动攻击,在CDS涨到最高点时再抛出。
具体过程大致如下:一月底希腊发行五年期250亿欧元国债,美国两大对冲基金仅拿到最后成交的80亿欧元中的2%。而这两家对冲基金则是希腊债务CDS保险的主要拥有者。在这种情况下,要赢利就需要使手中的CDS利率上涨,也就是说要让市场相信希腊政府存在着支付能力问题。而这一目标与高盛投行相吻合:作为希腊的主要借贷者,高盛需要使希腊信誉下降,从而难以从国际市场上进行借贷,这样就可以在未来向希腊贷款时赢得非常有利的利率。
为了打击希腊的金融信誉,高盛与两大对冲基金一方面在各方面开始“唱衰”希腊支付能力(包括动用力量将希腊信誉等级降低、传出希腊破产谣言等),另一方面则轮番抛售欧元,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的恐慌而跟进。欧元在十天内跌了10%。从近两个月看则跌幅达15%。欧元一跌,立即使人联想欧元区出现不稳,于是不仅仅希腊,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弱点”葡萄牙、西班牙等也立即出现融资困难。于是希腊和欧元区CDS便开始疯涨。从去年7月至今,希腊债务保险利率上涨整整三倍。今天希腊国债的CDS居然涨到428点,甚至超过一个处于半战争状态的黎巴嫩(255点)!这是闻所未闻的。在这场攻击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国际炒家的瞄准线上。
从巴黎传出的讯息来看,如果希腊出现支付危机的话,将会导致欧洲各大银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即拖累一大批欧元区银行进入同一状态。从已知消息来看,希腊在本世纪初发布的国债,要么已经返回欧元区各大银行,要么得到了欧元区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担保。更不用提为希腊做出多种担保的欧洲中央银行了。也就是说,在希腊债务问题上,上演的却是欧元区的未来前景。
最令希腊没有想到的是,这场针对希腊支付能力的攻击的背后,居然就是——高盛投行和另外两家美国对冲基金——其中有一家正是由布什政府时期的财长保尔森主持的!也就是说,高盛投行一方面以所谓的“创造性会计”方式为希腊政府出谋划策,做虚帐以使希腊符合欧元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却同时在背后攻击希腊和欧元,以从中牟利!高盛投行甚至一直是希腊银行联合投资机构中的成员,即因希腊无法通过招标方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而将这一权力将会给银行集团,由它来共同投资并承担风险。高盛是其中一员。
在这场危机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中国”的“身影”。去年11月,高盛投行总裁亲自前往希腊首都雅典,提出了一项帮助希腊还债套现的计划建议,并建议希腊方面由高盛搭桥,将高达250亿欧元的国债推销给中国。当一月底希腊成功拿到80亿欧元的新贷款时,市场一度便认为希腊已经没有支付危机。然而这正是某些人需要造成的效果。这时高盛高层再度游说希腊方面。然而希腊新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高盛的建议是饮鸠止渴。在希腊的拒绝下,很快,市场上便出现了新的谣传:中国拒绝购买由高盛投行安排的一项“私人投资”25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也就是说,希腊委托高盛出面来替其安排寻找投资者,这明确显示希腊方面出现了问题。一个国家的国债无人问津的话,就是该国金融信誉出现问题的最为明确的标识。而中国的拒绝将使市场要求雅典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险。在这种背景下,高盛就成为一个大赢家:一方面替希腊推销国债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而另一方面高盛手中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CDS则大幅上涨。
法国分析家认为,透露出中国拒购希腊国债是令人吃惊的。这种消息按惯例是绝对处于保密状态的。对投资者或推销者来说,这种消息的泄露对两者都是不利的。然而《金融时报》却发现,消息透露者居然是高盛投行的第二把手凯利·科恩。他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次前往雅典,试图游说希腊当局让高盛将高达250亿欧元的国债推销给中国,但遭到希腊的拒绝。于是消息便蹊跷地走漏出来,对希腊和欧元造成巨大冲击。
目 前这场针对欧元和希腊的“金融战”并没有结束。但令人不解的地方越来越多。金融市场的不透明和所谓“金融创新”所推出来的种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打包”方式,都使市场和公众越来越莫名其妙。最令人吃惊的是,高盛投行和其他在欧洲主权国家进行类似投资活动的华尔街大亨们都是在目前法律规定许可的情况下公然进行的。从根本上来说,高盛投行在希腊的行为,就是合法地吞啮公共财富。在这种金融大鳄的围攻下,希腊经济状态日益走向困境。其目前预算赤字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债务可能将在明年达到135%。欧盟统计局已经公开声明不再相信希腊的统计数字,因为希腊曾两次向欧盟说了谎话。这对于建筑在信誉基础上的金融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件。现在人们怀疑葡萄牙可能也处于类似的处境之中。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可以肯定,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攻击不仅仍会继续,而且会变本加利。
更令人不安和不解的,是欧元在一定程度上的贬值却对欧元区经济复苏和出口有利。因而人们看到欧盟表现出对希腊的支持,却没有资金的到位。当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不得对主权国家金融状态提供支持。但这是否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人愿意看到欧元的下跌呢?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对于欧元区来说,跌至1欧元兑换1美元是最为理想的汇率。显然,这场金融风暴的真正内幕,还远远没有露出冰山的一角。
最后应该说明的一点,是高盛投行不仅与美国行政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盛的高官往往就是政府前财长或未来财长的候选人;而且高盛与欧洲也同样是“亲威”:高盛投行欧洲分行的副总裁就是意大利央行总裁,还差一点成为欧洲央行总裁。所以,对于身处外围的中国来说,要弄明白欧美金融界内部的花招,还需要一定的岁月。在此之前,这趟混水还真是难以涉足。
|
欧元兑换成美元 ----> 美元兑换成欧元? |
看了,但是没有觉得毛骨悚然。 可以想象,如此商业运作符合商人们的追求,特别是金融界,他们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盈利,就是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 文章想要表达的也许是说这一切隐藏着阴谋,说明其背后有着更大的阴谋,例如其最大目的也许是要整垮中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谋论。对此,我认为任何阴谋论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一般情况下,不值得相信。当然,即便是阴谋,中国金融界也不都是吃闲饭的。 本贴由[xyh]最后编辑于:2010-3-4 14:54:51 |
没看懂的是这一段,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推出: 1Billon = GDP*(0.03-0.015) Then GDP = 67 Billiion 可是实际上,希腊的GDP大约$357,548 billion。那多出的十亿欧圆,仅相当于其GDP的 0.3% 是不是我没看懂? 这一被称之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欧元兑换成美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投行再将其重新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投行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投行得以向希腊借贷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其国家预算赤字从帐面上看仅为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对其重新计算后发现,其实希腊赤字高达 3,7%,超出了标准。而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则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
设希腊的财政赤字实际为X billion(欧元)(以2004年欧盟统计局核算的为准),且其国内生产总值为常数GDP billion(欧元),则有 x-1=1.5%GDP, x=3.7%GDP 则有: 0.022GDP=1; x=1.6818182 billion欧元 GDP=76.44628 billion欧元 按照汇率1.35计算,那希腊的GDP也只有103.2billion美刀,小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即使他们GDP不是常数,波动也不至于这么大吧。不明白,也许希腊从高盛设计的伎俩中获利不止这一笔,(比如在后面的段落里面列举的交易按照正常的会计法则也应该算做赤字,)而这段话的表述不严密,也可能我算错了 本贴由[色盲]最后编辑于:2010-3-7 4:49:7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