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魏继水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我是看不懂) [打印本页]

作者: best88    时间: 2007-5-12 12:58
标题: 魏继水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我是看不懂)

魏继水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笔者魏继水,江苏徐州市人。自幼酷爱数学,虽因工厂倒闭,被迫成为一位地摊级小商人,但并未因谋生艰难而改变对数学的兴趣。经过苦心钻研,发现了一个数论中的重要定理。根据国际惯例,我将它命名为魏继水定理。具体表述如下:“任何一个不小于3的自然数与另一个比它小的自然数的和、差都能写成两个奇素数”。如:3+0=3  3-0=3,4+1=5  4-1=3, 5+2=7  5-2=3,6+1=7  6-1=5, 7+4=11  7-4=3, 8+3=11  8-3=5, 9+2=11  9-2=7,10+3=13 10-3=7……,n+k=p n-k=q。用这个定理就能十分容易的破解那道困扰了人类长达265年的国际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先来证明魏继水定理。如图1所示,图中横轴N表示自然数由小到大排列,纵轴S表示分布在自然数两侧并与对应自然数距离相等的奇素数对的数量,我们把分布在自然数两侧并与对应自然数距离相等的两个奇素数定义为一个奇素数对。那么自然数3的两侧应只有一个奇素数对,相等的距离均为0个长度单位,即3+0=3  3-0=3,4的两侧也有一个奇素数对,相等的距离均为1个长度单位,即:4+1=5  4-1=3,5的两侧有两个奇素数对,即5+0=5 5-0=5,5+2=7 5-2=3,同理6的两侧有6+1=7 6-1=5,7的两侧有7+0=7  7-0=7,7+4=11  7-4=3,8的两侧有8+3=11  8-3=5,8+5=13  8-5=3,9的两侧有9+2=11  9-2=7,9+4=13  9-4=5,10的两侧有10+3=13,10-3=7, 10+7 =17  10-7=3… …自然数n的两侧有m个奇素数对,即n+k1  n-k1,n+k2  n-k2,n+k3  n-k3,……n+km  n-km。我们把与自然数相对应的奇素数对列成了表1。由表和图均可以看出随着自然数n的增大,对应的奇素数对数量也在增多,虽然增大的速度会趋缓,但它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曲线虽有跌荡起伏,但却是在不断震荡中逐步盘升,底部逐步抬高,就象牛市中的股票曲线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创出新高。这是因为随着自然数n的不断增大,分布在自然数左侧的奇素数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因为右侧奇素数有无限多,所以只要左侧的奇素数增多,形成奇素数对的概率也就不断增大。那么为什么在某一区间会出现自然数数值大的反而不如自然数数值小的奇素数对多呢? 这是因为奇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区间稠密,有的区间稀疏,如图所示。当自然数两侧的奇素数恰逢稠密区与稠密区对应相遇时,产生的奇素数对数量就会多,反之当自然数两侧的奇素数恰逢稠密区与稀疏区相遇时,产生的奇素数对就会少,我们注意到凡是奇素数对多的自然数一定能被3整除。
我们用掷骰子的例子,就能恰当的解释这一现象,当你用1个骰子掷时,你最小可掷出1点最大可掷出6点,当你用2个骰子掷时,你最小可掷出2点,最大可掷出12点,当你用3个骰子掷时,你最小可掷出3点,最大可掷出18点,,当你用5个骰子掷时,最小可掷出5点,最大可掷出30点,你也许会问,我用5个骰子掷出的点数为什么有时还不如用一个骰子掷出的点数多呢?这是因为这5个骰子恰逢最小点相遇的缘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你无论如何也不能用5个骰子掷出4点来,这就是说随着骰子数量的不断增多,掷出的最小点数是不断增大的,同理,我们可以断定随着自然数n的不断增大相当于象征着形成奇素数对的骰子数量不断增多,这种增加的速度会趋缓,但是却是始终在不断增加,一旦增加上去就不会减少下来,所以说形成奇素数对的最少数量也会不断增大,也就是说不论自然数n有多大,其对应的奇素数对都会始终存在,只要有奇素数对存在魏继水定理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立了。
www.ddhw.com

下面我们用魏继水定理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述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我们把所有的偶数均除以2,那么这列偶数就变成了一列自然数,即2、4、6、8、10、12、14、16……2n   
                                                                  2
                        =1、2、3、4、5、6、7、8……n
于是就有6=3+3=(3+0)+(3-0)=3+3
8=4+4=(4+1)+(4-1)=5+3
10=5+5=(5+2)+(5-2)=7+3
12=6+6=(6+1)+(6-1)=7+5
14=7+7(7+4)+(7-4)=11+3
16=8+8=(8+3)+(8-3)=11+5
18=9+9=(9+2+(9-2)=11+7
20=10+10=(10+3)+(10-3)=13+7
22=11+11=(11+6)+(11-6)=17+5
2n=n+n=(n+k)+(n-k)
n≥3          n>k
根据魏继水定理可知n+k与n-k均可同时为奇素数,故此可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至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叫了265年的猜想称为哥德巴赫定理了。
数学的证明不分国籍,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分男女,不受权威的限制,不论职务的高低,只要有一颗质疑的心就可以大胆尝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赵本山并不是科班出身,却能把小品之王的桂冠摘取,韩晓鹏并没有出生在冰封的北国却能上演雪上翻飞的绝技;百米跨栏曾被断言不是亚洲人的强项,刘翔却打破了世界记录并刷新了自己,篮球场上曾被认为是黑人的天地,而姚明却在这个舞台上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我恳切希望广大网友能参与进来,破解那些悬而未决的难题。下面我还有一个猜想希望有人能证明它,具体表述如下:“对于任何一个自然数,总能找到一个比它大的自然数,使得两个自然数的和、差均为奇素数”如:
2=(4+1)-(4-1)=5-3
4=(5+2)-(5-2)=7-3
6=(8+3)-(8-3)=11-5
8=(9+4)-(9-4)=13-5
10=(12+5)-(12-5)=17-7
12=(13+6)-(13-6)=19-7
14=(24+7)-(24-7)=31-17
16=(39+8)-(39-8)=47-31
18=(50+9)-(50-9)=59-41
   20=(51+10)-(51-10)=61-41
  22=(72+11)-(72-11)=83-61
2n=(N+n)-(N-n)=p-q
N>n
www.ddhw.com

 

作者: husonghu    时间: 2007-5-12 13:14
标题: 有待高手们来鉴定一下[:P][:P]

  有待高手们来鉴定一下





作者: yma16    时间: 2007-5-12 18:06
标题: 回复:魏继水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我是看不懂)

It is worthless.


 

作者: 色盲    时间: 2007-5-13 03:36
标题: 搞不好是当年投到数学研究所信访办的论文之一[:-K]

不知从哪个麻袋翻出来了。。。
www.ddhw.com

 

www.ddhw.org---

据说这世界是彩色的?

 


作者: 新用户    时间: 2007-5-13 07:18
标题: 呵呵,民间科学家

物理学家卢昌海写过一篇关于民间科学家的文章,里面提到两点我觉得很有道理:

  民间 “科学家”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这一条几乎是定义性的。 多数民间 “科学家” 自己也坦承这一条, 就象在过去某个年代里, 大家并不避讳自己的赤贫家境一样。 这里所说的系统的科学训练并不单单指的是科班出生, 完全也可以是达到同等层次的高水平的自学。www.ddhw.com

  民间 “科学家” 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这一条往往被人忽略, 不过我觉得这一条其实很关键。 因为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并非是生来就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的, 因此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并不是区分民间 “科学家” 与科学家的最本质特征。 许多民间 “科学家” 也常常用这一点来为自己辩护。 但是被民间 “科学家” 们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的是, 他们的思维形式与真正的科学家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思维形式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这种相似性却永远地凝固在了那样一个年龄段上, 仿佛自幼年起就停止了发育。 民间 “科学家” 们虽然对科学充满了雄心壮志, 试图 “研究” 科学界最艰深、 最宏大的课题, 试图 “推翻” 科学界最有实验基础的理论, 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行为却只是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循环往复。 他们可以花几十年的时间来做 “研究”, 却无意拿出几年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科学。 科学界的文献是开放的, 但由于他们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从而在实质上放弃了阅读和理解科学文献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 “理论” 无论用什么时髦的科学术语来包装, 用科学界的标准来衡量, 都只是停留在一种十分原始的、 伽利略之前的思维水准上。 这两条特征当然既不是完备的, 也不是毫无例外的, 想要在这样一个模糊的领域中建立一个绝对清晰的定义是一种徒劳。 但这两条概括了绝大多数民间 “科学家” 的基本特征。www.ddhw.com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