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 。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朱晓玫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艺术家家庭,8岁时就在北京的电台中演奏钢琴,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学校一直成绩优异。"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被迫中断,被送到内蒙古插队,传奇就从这里开始了。在所有从事音乐的人都不能演奏西洋音乐时,朱晓玫竟然弄了架钢琴偷偷藏在农民家里,在内蒙古的5年一直坚持练琴,因为她对弹琴实在太热爱了!恢复高考时她已经超过报考大学的年龄线,只好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进修班。1979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访华促成了朱晓玫的美国之行,从1980年开始就读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她住在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女长笛手的家里,以帮助照顾房子来换取食宿。长笛手对她的规定是可以用她家里的钢琴练琴,但条件是每当听到她的车库门响,练琴则立即停止,长笛手不认为一个东方人能弹西洋的钢琴。 差不多快两年后长笛手偶然中看到朱晓玫的成绩单,颇觉意外,就问朱晓玫能不能弹些曲子给她听,于是朱晓玫就弹了,老太太大吃一惊,惊叹家里住着这么出色的一个钢琴家,这些年竟然从未听过她弹琴!老太太告诉朱晓玫她愿意以各种方式支持她的学习。。。。。。行云流水的演奏后面还有这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