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鼓浪屿的音乐少年,17岁的时候便在国际顶级水准的柴可夫
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亚军。在十年文革中,他让钢琴“洋为中
用”,创作出钢琴伴唱《红灯记》而红遍全国。为了还原钢琴的真
正艺术价值,他又创作出家喻户晓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但是这
位享誉海内外的钢琴演奏家在文革结束之后却遭遇事业的低潮,如
今旅居美国的殷承宗精力充沛,每天与钢琴为伴。年少的殷承宗曾
经梦想和这些中央音乐学院的莘莘学子们一样,接受专业的音乐培
养,但是直到上中学以前,他都很少获得接受正规音乐专业教育
的机会。1954年,12岁的殷承宗在厦门市音协主席杨炳维的帮助
下,只身前往上海,北上求学。1958年,殷承宗便第一次实现了
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演出的梦想,四年后,他又在世界顶级水平的
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上,战胜众多强手夺得了第二名。
然而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使他随即中断了在苏联的学习匆匆回国。
1963年底,回国不久的殷承宗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被鼓励多创
作一些民族化的作品。风华正茂的殷承宗满怀激情,正准备大干一
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殷承宗顺应“革命”形势把自己的
名字改成了殷诚忠。这时有人提出钢琴是“资产阶级的玩艺”,“
不能为工农兵服务”,应该砸掉它。但殷承宗却不愿看到钢琴就
此“灭亡”,他决心用实践证明钢琴可以“洋为中用”。1963年
6月30日深夜,殷承宗得到中央领导的召见,被告知他创作的钢琴
伴唱《红灯记》将作为建党四十七周年的特别献礼在全国广播。当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殷承宗在人民大会堂演奏
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消息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又把它拍成电
影在全国公映,殷承宗和他的作品一时红遍全国。这一事件使钢琴
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普及,而与此同时,中国音乐学院
钢琴系的学生们则在为钢琴在中国重获新生弹冠相庆。《黄河》
协奏曲钢琴伴唱《红灯记》获得成功后,殷承宗开始考虑如何让
钢琴从京剧伴唱的位置上独立出来,使之突出钢琴的地位和真正
的艺术价值。殷承宗随后和储望华、盛礼洪组成三人创作小组,
选定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进行改编。希望大家能在聆听之中获
得一点满足和享受的!从国粹中得到一点启示!
给我们留一首改编的乐曲《打虎上山》忘了是哪里的,一边弹一边笑,不能理解觉得很滑稽,现还能想起来,看了这个又想起来了,嘿嘿 |
收藏了,谢谢!!!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zzwa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